高教改革也应“往下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禹天建 绘

  ■谢维和

  编者按: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这是教育系统化的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作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建设,加强这种衔接,不仅需要大学的主动与自觉,更需要体制上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与政策引导。本报今天推出“关注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有效衔接”系列讨论,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谢维和

  高等教育与大学的改革发展是一件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它不能仅仅“往上看”,瞄准国际前沿与世界一流,追求更高层次的标准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知识创新;它也应该而且必须“往下看”,切实了解、尊重和紧密联系中等教育的实际,特别是高中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因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中教育从终结性教育到预备性教育的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学与高中教育关系的变化,已经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随着高中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或大学与中等教育或高中教育的关系,已经逐步从过去的“选拔性模式”转变为一种“共生性模式”,两者之间也正在形成一种相互约束和促进的互动关系。这种新的变化及其特征表明,现代教育体系中高中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建设,已经逐渐或越来越多地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构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边界条件,同时,也成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教育基础。

  “往下看”旨在强化和引导大学与高中的相互衔接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往下看”,指的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该切实尊重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根据高中教育的现实变化,特别是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生发展的水平等,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发展。这种“往下看”反映了教育的连续性,体现了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中等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离开了中等教育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依托。毋庸置疑,高中教育的模式、教学质量与课程体系,以及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发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与大学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计划与教学模式的前提,甚至成为了高等教育和大学改革与发展不能不尊重的依据。从微观上讲,一所大学的生源质量和特点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了这所大学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模式;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和地区高中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与水平,也从基础上决定了这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正如明智的大学都越来越重视招生一样,没有高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缺乏高质量的高中毕业生,建设所谓高等教育强国只能是一种无本无源的奢望。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往下看”,实质上是要进一步强化与引导大学与高中的相互衔接。这种衔接绝不仅仅体现在高考招生活动中间,也绝不仅仅是单纯以大学本身发展目标为指向的衔接。而是一种与高中教育整体性的相互衔接,也是一种以“双赢”为目标的衔接。所谓大学与高中整体的相互衔接,主要指的是大学教育中的专业性与高中教育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之间的相互衔接,大学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与高中教育中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大学教育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高中教育中学生创新素养发展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大学教育中自主性与高中教育中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之间的相互衔接。所谓以“双赢”为目标的衔接,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既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有效地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也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包括提升高中学生的成就期望,丰富和拓展高中的选修课建设,充实和提高高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发展,以及协助高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与发展取向。

  “往下看”是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必然选择与路径

  实事求是地说,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为社会与教育界所诟病。部分曾经参加过各种竞赛的学生到大学以后,大学一年级的部分课程及其相关内容早已学过,而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步入大学以后,往往会感到非常困难与吃力。大学课程内容中的“似曾相识”,让不少学生有一种“不敢不学,学之无味”的感觉;而有些大学教师觉得高中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学习理解,甚至影响和妨碍了大学的教学,不一而足。且不论这些意见和看法是否合理与恰当,但它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与大学衔接中的问题。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这些诟病从理论和现实上反映了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某种程度的“断裂”,由此产生了三个问题。第一,这种衔接上的“断裂”已经成为直接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或者是高等教育中的某些内容成为高中教育的简单重复,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或者是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与高中教育缺乏必要的对接,形成某些学生的失落与反差;或者是大学领导和教师与高中领导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相互了解,导致了彼此之间的各行其是,等等,都是造成上述说法或现象的原因,并且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第二,这种断裂从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仅仅变成了与高考衔接,进而影响了高中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也直接造成了高考制度与行为的某种变形;第三,这种衔接中的“断裂”,以及由此造成的“分离”,将直接产生巨大的教育浪费。这种教育的浪费,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单纯是教育时间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才的浪费,一种生命的浪费。

  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是教育系统化的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在21世纪初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中,这种“往下看”与衔接,更是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突出。不难发现,一方面,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与不断进步,75%至8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都可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或者说,高中教育的定位已经从一种大众化的终结性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一种大众化的预备性教育模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自己及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期望也越来越强烈和迫切。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高中教育的模式,特别是高中教育的学生群体,与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教育的办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提高整体水平与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之一,“往下看”已经成为了大学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与重要途径,成为大学提高教育质量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从连续性的角度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一方面,今天的高中成为了大学的预备;另一方面,大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高中教育的延续和拓展。

  高等教育“往下看”比高中教育“往上看”难得多

  应该清楚地看到,高等教育“往下看”比高中教育“往上看”要难得多。这种“难”,首先在于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对高深知识的追求与探讨,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机构,往往“自视较高”,不大容易“屈尊”地主动与高中教育相衔接,不太容易自觉地“往下看”。其次,这种“难”还在于高等教育本身相对于高中教育,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所谓的“买方市场”,特别是由于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具有一种精英教育的性质,招生规模比较小,生源不发愁,由此也一直缺乏生存的危机感。在这种背景与格局中,希望高等教育主动自觉地“往下看”,的确缺乏充分的内在动力。而且,这种“自视较高”的心态与“买方市场”的格局所产生的优越感,往往还具有一种非常大的惯性。因此,在整个教育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均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努力克服这种心态与优越感,主动自觉地“往下看”,与高中教育形成一种相互衔接的良好关系,积极参与高中教育的改革,服务高中教育的人才培养。而且,这也应该是大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与内容。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往下看”,作为一种改革与发展思路的选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作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建设,它不仅需要大学的主动与自觉,更需要体制上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与政策引导。尽管这种衔接涉及一系列具体微观的学术内涵,但就目前的情况与困难看,体制与政策的问题不能不是一个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因素。至少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学除了在高考中与高中教育“随机遭遇”,或者是平日的“友情客串”之外,我们还尚未发现有什么可供大学能够合法与规范地参与高中教育,或者是与高中“手拉手”的机制与平台。虽然有不少大学已经比较主动地与高中教育携手,但它们更多的只是一种个别现象或“哥俩好”的短暂行为,而缺乏稳定长期的政策支持与制度化的保障。显然,高等教育“往下看”需要适当的路径,需要合法化、合理化与规范化的制度环境,也是需要投入与政策引导的。而这些也是政府的责任。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阳光午餐     下一篇:在线课程:重塑高教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