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成新生“陪读宝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周红松 通讯员 黄永乐 胡海霞

  一个学期结束了,河北师范大学2012级民族班的新生买尔哈巴·艾尼娃尔很兴奋,因为她这学期的专业课《普通化学》考了88分。当初,因为基础比较差,她入学时的摸底考试刚过及格线。她说:“我特别感谢我的‘陪读宝贝’——大三学长李会宁,多亏了她平时的帮助,我才有如此快的进步。”

  为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河北师大化学学院在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学生中挑选了思想、学习等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40名学生,将他们推荐给新生作为陪读对象。这些学长被新生们亲切地称为“陪读宝贝”。

  一个学期下来,新生成了各自“陪读宝贝”宿舍和实验室里的常客,学长们就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综合素质培养等问题不遗余力地向他们传经送宝。

  新生郭旭说:“上了大学,环境改变了,课堂信息量大了,我真不知如何学习。幸好可以请教学姐,通过她的指点和带动,我渐渐能在课上坐住了、听进了,晚上做作业遇到不懂的就去找她。学姐每次都很热情。”

  开学之初,“陪读宝贝”们围绕“我们宿舍的那点事儿”拍摄了DV视频,内容涵盖人际关系、安全意识、文明礼仪等多项内容,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很多真实素材。

  他们还将“知行寝室小论坛”活动传承推介给新生,带领新生自主设定主题进行交流。一个学期结束,46间新生宿舍分别就“自习热”、“社团热”、“专业分流热”等话题展开交流百余次。在交流中,学长们充当了组织者、解说者和宣传者的角色。

  早在2005年,该校教育学院曾面向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同学,当你遇到困惑时会更愿意向谁倾诉?家长、老师还是朋友?”

  调查数据显示,92%的学生在面临困惑和困难时更倾向于向朋辈求助。同龄人之间学识水平相近,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人生经历,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让同辈人做同辈人的思想工作,会起到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同年9月,该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实施了“2+1”学长制模式。河北师大开始创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新途径。

  河北师大不断完善“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品质优秀、综合素质好、有开拓精神、热心助人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接受一定形式的培训后,以朋辈的身份,走进低年级大学生中间,用他们的有益经验、知识技能和热心奉献的精神,帮助低年级同学解决生活适应、心理调试、党团建设、职业规划、专业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

  如今,河北师大“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如通过学生社团及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发挥高年级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作用;选派2名高年级学生,按专业结对帮助1个新生宿舍;开展“最佳助学组合”,班级中学业成绩排名优秀的学生与学分绩点75分以下的学生结对子;开设“学子论坛”,由学生担任主讲人,在本年级本专业或在其他年级和专业中举办专题讲座和专题讨论;发挥学生干部本身的教育功能,在工作中实现传、帮、带;本科生的心理协会和研究生的朋辈心理咨询团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从宣传教育到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学术研究的全覆盖等。

  目前,朋辈教育已在河北师大实施了8年,逐步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良性教育模式。

  分管学生工作的该校副校长邓明立说:“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和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资源与力量,丰富和拓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为学生服务的内容及领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