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浮山书院的博雅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浮山书院读书会马斗成 摄

  ■马斗成

  浮山书院是2007年秋由青岛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创建的博雅教育平台。“博雅”之“博”,是秉承了青岛大学“博学笃志”的校训精神,指智识的博通宽广、做人的博大宽厚;“博雅”之“雅”,是指以儒雅的君子之风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使学子养成高贵、典雅的理想人格。五年来,浮山书院承继中国传统书院文化,融合现代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创办博雅班、开设浮山讲堂、开展读书会等,在融合中西教育实践中发掘教育改革的巨大张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博雅班,大学里的精神家园

  “浮山书院博雅班是我大学里的精神家园,我喜欢这里独立思考、多元表达的氛围。博雅班的课程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让我学会如何去做一个更加完整、更加丰富、更加幸福的人。”即将奔赴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的宋大龙这样说。

  被学子视为“精神家园”的博雅班创办于2008年9月,从全校2007级本科生中遴选了首届博雅班学员,迄今已招生六届。被选进博雅班的学生,专业教育仍在其原先所在学院,通识教育的12学分在博雅班完成。

  诚如传统书院将理想人格的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博雅班亦十分重视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受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的启发,浮山书院在博雅班创办之初即制定了学规,从衣着、谈吐、举手投足等细处要求学子养成文质彬彬的礼仪风度,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涵养性情,并以感恩、敬畏之心善待人与自然。

  博雅班的课程体现了传统书院兼收并蓄的特色,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与世界的结合,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学理与术用的结合,博雅与普世的结合,构建了由“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科学精神与批判思维”、“琴棋书画与艺术体验”、“自我塑造与实践行动”4个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科交叉与文明对话,渗透美育和德育,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博雅班的教师则遵循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探求新知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把传统书院精神有机地融入到现代教育的各个环节。

  浮山讲堂,回味悠长的文化盛宴

  浮山书院续接传统书院自由开放的讲学传统,开设浮山讲堂,定期举办“文化复兴与大学人文”系列讲座,为师生呈上回味悠长的文化盛宴。

  这些讲座启发师生思考大学教育的使命与大学人文精神的承传,通过文化的寻根与反思培养学术的独立精神和超逸情怀,追求精神的卓越与心灵的自由。中山大学甘阳教授讲座第二天,浮山讲堂组织者卢文丽老师的邮箱就收到一篇洋洋洒洒3000字的听后感,发信人是纺织服装学院2009级学生程浩,他说,“每次听完讲座都有一种摆脱迷茫、重新出发的感觉,希望未来的大学生活一直有浮山讲堂相伴”。

  浮山讲堂不仅给师生带来文化盛宴,还面向青岛市民开放,每场讲座都通过微博、网站发布预告,特别预留一些座位给远道而来的市民朋友。这就更好地发挥了大学引领社会文化的作用,也体现了书院教育敦民化俗的社会意义。

  读书会,放飞思想的心灵舞台

  中国传统士人将读书作为生命的需要,齐聚书院,藏书、校书、修书、著书、刻书、读书、教书……那份对书的珍爱与眷恋,令现代人肃然起敬并心向往之。浮山书院之所以叫“书院”而不叫“学院”,或者别的什么名字,就是希图在市声嘈杂的当下寻求心灵与书籍息息相通的血脉联系。故此,读书会便成为浮山书院博雅教育不可替代的角色。

  读书会没有功利性的任务,学生根据阅读兴趣及空闲时间自由组合,五六人一组,定期雅聚。读书会的氛围更像是文化沙龙,有时是大家一起讨论某一本共同阅读过的书,有时是彼此分享近期各自阅读的书,喜欢的篇章或段落现场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学会了彼此倾听。读书会不局限于读书,偶尔也举办“围炉夜话”,像“80后的我们”、“幸福是什么”等话题都调动了学生颇高的参与热情,每次总要等到看门的师傅敲门催促“十点了,关门了”,才意犹未尽地散场。

  浮山书院还以阅读推广为使命,在全校开展读书征文竞赛、读书公益讲座、读书沙龙、诗文朗诵会等大型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作者系青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