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家长打交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曹雪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同,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和配合程度也存在差异。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和家长,教师要讲究方法,注重与家长交流和沟通的艺术性,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和家园共育的目的性。

  对心存戒备的家长多换位思考

  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对班级和老师有一种戒备心理。钊钊刚从乡下幼儿园转入我园,由于性格内向,加之对新环境的陌生和抵触情绪,开学初哭闹了好些日子,家长把这归罪于老师对孩子的忽视所致。后来钊钊被另一新生抓破了脸,奶奶大发雷霆,认为孩子在园被人欺负,为保护孩子,她当起了陪读。

  对于这样一个爱孙心切的农家妇女,我们的应对措施是:换位思考,对家长多些理解,对孩子多些关照;让家长通过半日活动观摩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看到老师的努力和付出,消除戒备心理;加强班级常规管理,杜绝打架现象。渐渐地,随着孩子对班级体的适应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奶奶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了,现在老师听到的是奶奶满意而感激的话语。

  对溺爱型家长多正面引导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但家长没有意识到。至尚转入我班不久,老师就发现了他任性霸道、顽皮好动、自理能力弱。为此,老师和家长交谈,家长的态度是孩子以前穿衣吃饭都是家长或老师包办,孩子习惯了。

  我们的应对措施是向家长宣传《3—6儿童发展指南》,让家长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达到的一些能力目标和习惯培养;向家长推荐一些书籍,让家长学习科学的教子方法;多配合老师正面教育、积极引导,改掉孩子不良习惯。经过多次交流,家长接受了老师的意见,并付诸行动,通过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至尚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转变。

  对固执己见的家长多耐心开导

  有的家长或性格使然,或教育观念不正确对孩子教育存在偏差,这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新来的繁宇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每天送孩子来园都要嘱咐一番,生怕老师照顾不周。为防止感冒,家长还特别叮嘱不能让孩子参加运动,出汗了不准脱衣服。看着繁宇经常眼巴巴在一边看着同伴快乐运动的可怜样子,我们决定说服家长。

  教师首先细心照顾孩子,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再向家长讲解健康育儿知识,让家长了解运动对孩子健康的好处;试着让孩子参与集体锻炼,出汗后及时擦除。我们的耐心劝导和小心尝试渐渐说服了家长,繁宇终于可以和其他孩子一起享受体育运动了。

  对不同行业家长多挖掘教育资源

  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和社会背景,潜在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我园在开展节日庆祝活动时,邀请有文艺特长的家长登台献艺;邀请从事交警、教师、医生等工作的家长来班讲课,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课外知识。家长的参与不仅拓宽了教育渠道,开阔了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也强化了家长的教育意识,形成互助互利的良性循环。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条件之一。在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中,只要方法得当,加上耐心、爱心和诚心,就能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增强教育合力,为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推波助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高县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