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师幼互动效果
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抑制或促进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把握原则,摆正关系,适度干预,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提升互动效果。
■周文颖
幼儿园一堂精彩的教学活动课,师幼互动是积极流畅的,师幼亦是完全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不掺杂一丝虚假,幼儿能参与活动并完全沉浸其中;而一堂枯燥的幼儿园教学活动课,师幼互动显得呆板僵硬,要么是教师和幼儿各行其是,要么教师强行主导活动进程,幼儿完全沦为配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
这不得不让笔者思考和探究: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应把握好哪些关键问题?如何才能提升师生互动的“生成”效果?
顺着孩子的思路玩,还是按照教师的设定玩
教师在师幼互动中方法不同效果迥异
场景一:中班音乐活动《火车开了》。伴随着音乐声,教师带领着20个小朋友“开火车”:后一人的左手搭在前一人的左肩上,右手则分别戴着红、绿、紫、蓝4种颜色的腕花作车轮转动状行进。老师当“火车头”示范完动作后说:“请一位小朋友出来当火车头。”这时同时有3个小男孩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老师灵机一动,提议由4个戴不同颜色腕花的小朋友分别当车头,让他们自己找相同颜色的同伴当车厢。就这样,一列五颜六色的大火车变成了四列颜色各异的小火车。
“接住幼儿抛出的球”是著名教育专家瑞吉欧的一句比喻。其寓意是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幼儿发出的互动信息作出及时反应,运用自己的机智和策略使教学活动深入有效地展开。这位教师就成功地接住了幼儿抛出来的球:突然冒出来3个火车头,迅速做出反应,机智地把一列火车拆分成四列,既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畅开展,又顺势教给孩子们按颜色分类的方法。
场景二:大班的数学活动,教师带领小朋友用彩色积木搭建通往“瓶子宝宝乐园”的路。一个小男孩拼的积木路与众不同:第一个积木是绿色的,后面8个积木全是蓝色的。教师看到后马上“纠正”说:“应该是一个绿,一个蓝,下面怎么还是蓝的呢,应该是绿的。”说着顺手就把小男孩的7个蓝色积木拆了,放了一个绿色的。几分钟之后,教师展示一个幼儿的“标准”作品,可是大多数小朋友都在忙手中的活,只有几个小朋友在看,老师因为急于进行下面的环节,叫停“修路活动”,带领幼儿参观每位孩子的作品。
这个案例中,教师展示的排序方法过于单一呆板,事先没有精心设计与构思;在组织活动时过于模式化,按照预定方案强制进行,与幼儿的交流很少,留给幼儿自己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也少;教师的提问缺乏层次感,没有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此外,教师缺乏应变能力,在小男孩拼插出与众不同的积木时,教师完全可以保留其作品,让他添加一个绿色积木后,后面再继续插上8个蓝色积木,即兴引导无疑会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是“教”与“学”模式,还是平等互助模式
打破传统模式教师角色应有进有退
根据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最基本的促进或抑制因素。好的师幼互动活动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摆正关系、尊重个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教学理念。幼儿不是获得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旁观者,应该被允许带有个性特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仅限于通过说教和示范传授显性知识,还应该通过师幼互动传递和生成大量无法用言语传达的隐性知识。这就要求打破原有的“教”与“学”的单一模式,建立起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新教学模式。教师要尊重每位幼儿、支持幼儿个性发展,宽容幼儿的过失,以平常心对待幼儿在互动活动中的“异常”表现。
重在引导、适度干预。绝大多数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前大多都会设计预案,使自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会积极引导和干预,以便顺利达成活动的目标。应该说,这种引导和干预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和尺度。要注意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所在,可以适度允许活动的发展偏离既定的教学主线,切忌随意干预,过于墨守成规。
在“可爱的小兔子”的主题活动中,老师会领着幼儿去观察兔子的外形特征,讲述如何饲养并照顾好小兔子。这时幼儿可能会听得心不在焉,因为他们更喜欢自己观察体会,并与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对兔子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横加干涉,只须停止讲课,静静站在一旁观察幼儿,甚至可以支持关注他们。但是,如果幼儿在活动中与其它的幼儿发生矛盾或争执,或者有一些疑虑需要得到解决,教师此刻就应该及时“现身”,化解矛盾,解疑释惑,让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下去。
预留空间、适当放手。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活动进行中,幼儿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或者情绪非常高涨时,他们会手舞足蹈、大喊大叫,甚至离开座位跑到教师身边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的活动计划就要及时作出调整。教师需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幼儿为何兴奋,并迅速做出判断、机智应对现已生成的问题。反之,如果教师压制幼儿的快乐情绪强行进行教学活动,那么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就显得僵硬、死板、没有灵活性。
在“折飞机”活动的导入中,教师可能事先已准备好教幼儿折飞机的步骤,可是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幼儿会自己“擅自”折飞机,因为他们可能在家里与父母共同折过飞机。这时教师就应大胆放开手,在示范的同时,允许小朋友们自由发挥,折出自己心目中的飞机,这样不但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也鼓励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所以说,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并适当预留空间,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在游戏中获得全面发展。
幼儿与教师,谁是互动主体
明确幼儿主体角色提升互动效果
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促进儿童认知、社会性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师生互动中,提升生成效果应是教师重点关注的主要方面。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教师要与幼儿建立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在习得个人经验的过程中有安全感,在轻松的环境下增强学习能力。在课前积极设计活动教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幼儿,心中有教案。比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的接受能力如何等等。此外,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比如,幼儿教师的语言运用要准确清晰,语气要亲切自然,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从而带幼儿进入角色,激发的幼儿内心体验和刺激各类感官的发展。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幼儿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能够激发幼儿思考。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提问的数量与质量都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比如教师的少提问或不提问就会形成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注意避免只提出“小朋友们好不好”、“喜欢不喜欢”、“对不对”等一些无法引起幼儿思考的、无意义的问题。真正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注重动态过程。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远远超过了教师,幼儿起到了师幼互动中的主体地位。一个真实的师生互动过程是师生都能全心全意地投入,但不可能按预定轨道进行。它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幼儿,不断挖掘幼儿自觉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让幼儿能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思考。所以,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使教学活动形式不断创新,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