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灾难,学会乐观与坚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李益众 刘磊 4月25日发自四川芦山、成都

  4月20日上午8时02分,成都在一阵强烈的摇晃中惊醒。

  地震了!四川,雅安,芦山,7.0级!

  仅仅4个小时后,我们便接到奔赴灾区一线采访的任务,匆匆从成都出发赶赴震中芦山。

  在震区的这些日子,我们始终为灾难中的同胞命运而心情沉重,为报道最新灾情和救援情况而紧张忙碌。但灾区孩子的乐观、坚强,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4月20日下午6时,我们赶到芦山县三江小学。大人们正在操场上忙碌着,紧急搭建过夜的帐篷。一群年龄几岁到十几岁不等的孩子围成一个圈,在自制一种不知名的纸牌,准备开始玩游戏。大一点的姐姐正在用圆珠笔书写符号,小一点的弟弟妹妹则聚精会神地在一旁看着,时不时地帮着递一下纸笔。

  孩子们似乎能够天然地对灾难中的惨烈信息进行屏蔽,选择性地只接收天真无邪的快乐信号。

  当晚11点,我们在芦山县教育局的院子里偶遇一位焦急的母亲,她带着7岁的小儿子从雅安过来,目的地是位于宝兴县某乡某村大山上的家——家里有她的大儿子和年迈的父母。(下转第八版)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