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拓潜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注重爱心教育与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德育拓潜和“注重创新教育与培养特长相结合”的教学拓潜。前者关注学生在道德观念和自主能力方面的培育,启发学生既关注外在的世界,也关注内在的自己,从而实现“内”与“外”的和谐统一;后者主要落脚于个性教育方面,强调因材施教,用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帮助学生把兴趣转化为特长。

  在南武中学坚持以“爱国”为主题拓展学生的情感潜能、以“奉公”为主题拓展学生的行为潜能、以“坚忍”为主题拓展学生的身心潜能、以“力学”为主题拓展学生的智力潜能的“拓潜教育”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自主发展得到充分保护。如今,这种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已为南武带来了令人羡慕的成绩。3年来,南武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先后有474人次获区级奖,560人次获市级奖,73人次获省级奖,109人次获国家奖。

  当然,“拓潜教育”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南武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以《拓潜教育体系的建构研究》的核心研究课题为代表,南武中学历时十多年的拓潜教育研究,体现了其科研兴校的优良传统和治校思路。而作为贯穿南武近十几年教育科研的总课题,从开始的理论诠释、框架建构,到随后的模式研究、教学评价,再具体到课堂研究,“拓潜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直到今日还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着、完善着。

  有家长表示,以前孩子的学习任务重,但学习效果不好,因为所学的内容比较枯燥,形式比较有限,不容易提起兴趣,所以学习的过程也不是很快乐。

  而“拓潜教育”不但重视课堂,也重视课外,重视特长,也重视综合。因此,除了上好必修课,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拓潜以外,还要有通过完成国家规定选修课、学校规定的选修课(必选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综合素养,还要有通过完成学生自选的选修课和社会实践活动课(自选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南武中学的“古风蓝韵”拓潜教育特色课程,已经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立项,“古风”(百年南武质朴淳古的风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蓝韵”(世界先进文化的菁华)是土壤,拓潜是主干。课程包括拓潜人文课程、拓潜核心课程、拓潜实践课程三类。其中拓潜人文课程是通识课程,学生从入学到高二的两年时间里,依次选修“走进百年南武”、“世界公民”等课程;拓潜核心课程则是面向专修班的特色课程,主要包括:蓝韵英语、图书语文、创意技术设计课、应用数学等;拓潜实践课程是专修班和普通班兼修课程,主要是文化实践体验活动,以活动课程为主。

  有学生说,现在的课程设置真是太棒了!我们不但完成了必修课的学习任务,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来选择选修课和实践课,学习变成了一件很快乐的事。

  当然,无论是在理论完善还是在实践改进中,“特色课程”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祥春对此朴实地说道:“总的来讲,课程建设是极能体现一个学校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内容。完成这样的工作,我们觉得仅靠学校的力量有点单薄。但能做多少我们就去努力做多少,三年不行我们再用一个三年。不管现在和将来,南武在这件事情上总是要有所作为的,因为一些好的学校早就在做而且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将和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尽力完成这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

  毫无疑问,“拓潜教育”不仅是教学思想和模式上的探索和转变,也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和时代精神,它不仅关注学生的文化素质,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培养和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成人”,实在是值得所有从教者深思和学习的榜样。

  文化驱动:“思维课堂”引发教学变革

  2011学年,南武中学开始启动课堂教学转轨工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南武中学“拓潜教育”课堂教学的旨归,“思维课堂”的研究成为学校课堂研究的主题。

  一年多来,南武中学多次组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引导教师学习思维课堂教学理论;通过平行课、公开课、微格教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促进教师积极探索思维课堂教学;通过研制思维课堂教学评价表,探究思维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征。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促使学校教师再次审视课堂教学状态,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进而不断提高南武中学课堂教学效率。

  事实上,南武人早已认识到,当前学校教学上应该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一进一出的问题,即研究有效的教学内容,控制泛滥的书商资料或严重依赖书商资料的教学。其次,是一破一立的问题。破,就是破除不适宜的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管理积弊;立,就是树立新课程课堂教学观念,确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机制。

  这种认识在南武中学《2011-2016学年课程发展规划》中被进一步具体化,基于对问题的反思和对课程的规划,“思维课堂”便由此诞生了。那么,“思维课堂”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呢?

  钟启泉教授在《“三维目标”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日本教师着力于“学案”的设计与实施,把学生置于中心地位,通过反复阅读、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思想境界。中国教师着力于“教案”的设计与实施,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图,旨在按照教师预设的逻辑顺序为学生铺就学习之路。前者的课堂是由学生讨论的观点来结束的,后者则是由教师预设的。日本教师看了中国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后说﹕“课堂进度似乎太快了。这对10%-20%的学生是有利的,但很可能伤害其他的学生。”

  “中国的课堂似乎仍然受控于一种控制力,日本30年前的课堂也是这样的。但如今日本的课堂不是由教师的力量来推动课的进程,而是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来创造教学的。”钟启泉指出。

  南武人认为,学习先进的理论,引进先进的做法,都不能离开生长的土壤。因此,受到启发的南武中学开始尝试把中国的教案和日本的学案融合起来,提倡“导学案”,即“导学案教学”。所谓“导学案教学”,就是以“导学案”作为载体,以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作为主导,以学生自主互助探究学习作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既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新课程理念,又体现了强调教师引导作用的传统教育思想。

  有教师解释说,编写“导学案”的本质就是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在这样思想指导下使用导学案教学,成绩进步是明显的。如学校高三综合测试二文综政治由第三上升到第二,历史始终比较稳定保持在第二,跟他们认真组织集体备课,精选复习内容,坚持导学案教学有一定的联系。文、理数学科为什么进步这么明显?与他们精选复习内容,印制专门的资料组织教学有必然的联系,从某种角度讲,数学科注重选择教题练习的这种做法,也是在用导学案教学。

  在前文提到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南武中学明确提出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两个转变: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由知识型课堂向思维型课堂转变。无论是知识型的课堂,还是思维型的课堂,最本质的问题之一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在这方面确实有着明显的优势。

  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求施教者要想到哪些是学生可以先学的内容,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哪些是在课堂上老师稍加归纳点拨学生就可以完成的内容,哪些是教师必讲的内容,哪些是可以用来让师生共同探究的内容,哪些可以放到课后作为练习来做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导学案”来再现。

  归根结底,“导学案”既充分利用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师的课堂”变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而且更加强调后者的角色和作用,这是“导学案”的价值所在,也是“思维课堂”的本质特点。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主导思考,不仅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更有效做到了把“思维”还给学生,不仅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也在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形成独立人格的探索中实现了根本性的教学变革。

  文化共融:走向世界的“国际理解教育

  从2012学年起,南武中学开始开设“中美高中课程探究实验班”(简称“CCAE课改实验班”,CCAE是Combination of Chinese-American Education的缩写),着力培养适合到中美优秀大学深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据悉,2013年,南武中学将设立2个“CCAE中美课程探究实验班”(小班化教学),4个“创新实验班”(资优生班),计6个平行班。

  不同于“重点班”和“预科班”,CCAE实验班将中美高中教育最优秀因素整合,实施小班教学。除高中教学大纲必修课程外,托福、SAT、思维训练、演讲与口才等课程都将走入课堂。

  在开班仪式上,陈祥春校长对实验班的开设进行了详细的解读:2012年9月以CCAE中美课程改革实验班为抓手,探索有别于社会上现有的引进国外某种课程的国际班、开设出国预科课程的国际班、中外合作互认学历的国际班等以营利为目的的所谓的国际化教育,这样的国际化教育都是把中国的学生往外送。而我们所要办的国际化教育是既适合中国优秀学生发展,又适合国际学生学习的国际化教育,是平衡国内高中教育和美国高中教育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第三条道路”,既可以“往外送”也可以“往内引”。

  这条国际化道路,以中国高中课程和美国高中课程比较为基础,中美合璧,从课程理念、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培养目标上,将南武考察、学习、领会的美国高中教育的先进理念与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来改造南武的高中教育,真正推进新课改实施,使南武的高中教育既坚守中国教育核心价值理念,又融入美国教育特色,对南武的学生,既重视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又强调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使他们具有终身受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具有出类拔萃的领袖才能和国际视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