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体质健康的“责任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按照惯例郝军参加了初中毕业身体检查。检查结果,让郝军父母感到困惑,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得了糖尿病了呢?

  医生说,郝军的病,就是因为太胖了。现在15岁、身高164厘米的郝军,体重达到75公斤,已经超过体重标准,更严重的是,郝军的身体脂肪比例超过40%,已经是一种病态。

  事实上,类似郝军的情况,在中国青少年中,尤其是城市学生中,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近几年北京市的高招体检结果显示,完全合格的学生不足20%。青少年视力下降严重,肥胖、超重比例不断增加,20%以上的学生存在肥胖、超重。一些在中老年发生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提前在青少年时期出现。

  医生说,除了必要的治疗,对于郝军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运动,减少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可是,据郝军介绍,从初一开始,学校对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视的:每天安排一小时体育锻炼,有体育课、课间操,还有课外体育活动。

  的确,中国教科院调查显示,自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予以高度关注,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就全国范围看,尤其是城市学校,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了基本保证,毫不夸张地说,作为政府、作为学校,应该做、可以做的,基本做到了。事实上,比照发达国家,中国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关心、干预,处于“有过之无不及”的程度。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郝军还会肥胖而得糖尿病?通过与郝军父母的沟通,医生了解到,郝军的长胖是从上初中一年级开始,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平时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实施过度保护,无节制满足孩子的饮食需要。在家里,父母从来没有过问过孩子的健康问题,也不陪郝军一起运动。

  显然,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过去被严重忽视的问题。

  关于家庭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中国教科院体卫艺研究中心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现代家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过度保护的家庭教育。由于中国“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模式不断扩大,中小学学生隔代教养超过70%,溺爱、娇生惯养、过度担心伤害等不当的教养方式相当普遍。调查显示:96%以上的家长不限制孩子的饮食需求;近70%的学生放学回家后就不被允许出去运动。

  其次是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学习压力。中国中小学学生承受巨大考试和升学压力,直接导致了睡眠时间的严重不足和学习时间的延长,减少了闲暇时间特别是体育锻炼时间。调查显示:50%以上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时间要求;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参加课外辅导,平均参加3个辅导班,最多的有6个。

  第三,休闲方式的改变。网络时代中国青少年一代更喜欢从网络、手机、电视获得信息和快乐体验,静态生活方式逐渐形成。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课外和双休日,占用最多的时间是“做作业”、“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在双休日,有14.8%的中学生上网时间超过120分钟,出去运动的人数不足30%。出于安全的考虑,家长宁愿孩子玩电脑,也不允许孩子去滑轮滑、骑山地车、登山郊游。

  第四,以奖励的方式引导不良饮食习惯。西方快餐文化盛行,过多高能量物质的摄入,导致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直接引发青少年肥胖症的增加。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生喜欢并经常吃炸鸡、汉堡、匹萨等洋快餐;学生喜欢喝可乐等碳酸类饮料的占很大比例,饮用白开水、矿泉水、热茶的很少;有52%以上学生的临睡前经常吃巧克力、蛋糕、糖果等食品。

  第五,条件、环境过于“舒适”导致学生不爱运动。居住环境的改善,交通的便利,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减少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时间。调查显示:居住在有电梯楼房的学生几乎没有走楼梯的意识和习惯;北京等大城市,近10%的学生坐私家车上学;近20%的学生步行上学,但其中80%以上步行不足20分钟。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或家庭不具备运动条件。

  在德育领域,曾经有学者提出“5+2=0现象”的观点,大概是说“5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特别是家庭的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分析一下上述调查,在健康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小学学生在家中普遍存在与体质健康相背离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养成,许多是由家长主导的,也就是说,家长的很多行为,与学校体育目标对立。最典型的例子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嘉奖的手段是“请孩子吃洋快餐”;对孩子的爱护手段是禁止参与有风险的运动;对孩子的保护是用车送孩子直至学校大门;对孩子的教育是给孩子报N多个学习辅导班……

  “对啊!这种情况有的”,郝军爸爸说,“小时候,一放学,郝军特别淘气,到处跑,他一跑我跟不上他,也管不了他,后来发现,只要给他一个手机,他就能够安静地玩上两个小时,一动不动。”

  毫无疑问,与德育一样,学校体育同样面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缺陷,“5+2=0现象”同样存在,成为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盲区”。

  家长忽视孩子的体质健康,健康教育家庭盲区从何而来?考察一下家长的行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家长对体质健康在认知、行为上的偏差和一知半解。在对待孩子健康问题是,确实存在“文盲”——“体育健康盲”。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可以提升孩子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可以培养沟通、交往能力,可以提高孩子智力。对于这些早就为科学证明的结论,许多家长就是不信。

  忽视孩子的体质健康,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年轻一代的家长缺乏家庭教育责任心。一些家长或者忙于工作,或者忙于自己的享乐,将看管孩子、陪孩子一起玩的责任推给社会、推给学校。现在校外教育如此红火,与其说是家长为了孩子,不如说是推卸家长的教育责任。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对于孩子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运动不足,容易引发心血管病、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据统计,由于我国医疗保障的相对落后,一旦罹患这些慢性疾病,将耗去一个人69%的医疗经费。著名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9%以上过早死亡的原因是运动不足。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3亿人因缺乏运动而过早死亡,其数量超过因肺结核、肺癌、艾滋病或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

  对于国家而言,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点,是减少国家医疗资源、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运动不足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关心的健康问题,研究显示,中国在近18年以来(以1991年为基数),国民身体活动量下降了45%,其下降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有专家预测,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扭转,到2030年,中国将每年为此支付医疗及其相应的经费近68亿美元。

  因此,无论是为了家庭的幸福还是国家的发展,父母们都必须承担起提升孩子体质健康的责任。(中国教科院体卫艺中心 吴键)

  饮奶加运动,让学生体质升级

  “我有时候一到十点左右就有点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也下降,但不知道是为什么。通过老师饮奶+运动趣味体育课上的示范和讲解,我了解到这是由于自己经常不吃早餐的缘故,我今后一定要坚持吃早餐。”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位小学生这样对笔者说。由教育部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支持,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的“饮奶加运动,健康伴成长”学生体质升级计划总结表彰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上,广大体育教师和校长、专家热烈研讨了营养与体育运动和健康的关系。

  “学生体质升级计划”主题活动是国家“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有机结合,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手段,将饮奶和运动结合在一起,无疑是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融合的有益教学尝试。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各参与地区的领导和教师积极钻研体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丰富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领导的肯定。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和获奖老师一同观摩了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趣味课堂的活动展示。学校运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学习到了更多学生饮用奶营养和均衡的知识,逐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膳食习惯,同时也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并且喜欢上这一实践形式的课程。

  教师们认为,“饮奶加运动 健康伴成长”学生体质升级计划活动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值得各地继续发扬推广。展示优质活动课的教师表示,将继续参与该计划的开展,深入学习与研究,力争以更好的教学及活动形式去影响学生,不仅让学生乐于接受均衡膳食的健康知识,同时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真正让孩子“体质升级”。

  会议期间,与会者还兴致勃勃地参观并体验了武汉市外国语学校的营养午餐。良好的卫生条件,工作人员专业规范的操作给观摩教师留下深刻印象。一位姓张的教师说,“午餐营养搭配均衡,不仅有荤有素,并且还可以喝上一盒学生奶。这样做不仅能确保学生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还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据介绍,截至2011年底,“学生饮用奶计划”共覆盖全国28个省市283个城市15000多所学校,日饮用学生人数达到840万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十几年来,不仅在课间适时地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份优质的“学生奶”,同时通过“定时、定点、集中”的饮用方法,培养了学生们合理的膳食习惯及健康意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