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学生插上圆梦的翅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姜天琪

  在黄河科技学院,辅导员办公室都是开放式的,便于学生随时与老师沟通。学校以“让学生从容面对未来”为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有平台、发展有方向、学科有归属、专业有依托”的辅导员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我要去哪里?我该怎么去?”

  “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该怎么去?这是从大一到大四贯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始终的一条主线。”主攻就业指导、获得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认证的辅导员刘伟说。

  为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平,黄河科技学院为辅导员确定了学生事务、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等5个业务主攻方向,辅导员可结合自身职业规划和实际情况,选定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业务主攻方向,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

  新生一入校,辅导员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手册,通过职业测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有全面了解,结合升学、就业、创业三大方向,引导学生主动设立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目标。辅导员为每位学生建立职业规划小档案,及时督促学生修订年度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在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辅导员适时关注与督导,让目标在推进中愈加清晰。

  陪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号楼412宿舍,楼管会干部、预备党员佳睿正在指导大家整理内务。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在班级民主测评中得到一致认可的女孩,一年前竟会因与室友关系不和而要退学。

  从事辅导员工作12年、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张丽丽,发现佳睿与室友关系不和后没有批评她,而是先给她调整了宿舍,然后多次与她倾心交谈。现在的佳睿已经成为院团委干部、预备党员。

  学习困惑、就业压力、情感问题等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辅导员仍用以往说教的方式显然落伍了。黄科院辅导员通过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将“真诚倾听,双向沟通”的理念用于班级管理,把“辅导员说,学生听”转化成“学生说,我来听”,在真诚倾听的同时有共情,设身处地理解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点点滴滴见大爱

  徐卫英,大学4年共获得4次特等奖学金,2次一等奖学金,1次国家奖学金,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当大家称赞她时,徐卫英总会说:“我要感谢我的辅导员张换珍老师。”

  得知成绩名列前茅的徐卫英因交不起学费萌生退学念头时,辅导员张换珍毫不犹豫地拿出一部分钱帮她把学费交齐,还帮她申请国家资助,联系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学校还为她发放了“十佳优秀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在学校和辅导员4年来持之以恒的帮助下,徐卫英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以优异成绩考上郑州大学研究生。“我真的没有做什么,是我的学生争气。在黄科院,无论哪位辅导员遇到这种事都会像我这么做。”张换珍质朴地说。

  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说:“像徐卫英这样通过资助顺利完成学业的贫困学生在我校还有很多,学校已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助、补、免等为辅的多元化、分层次、全覆盖的资助服务体系,着力为寒门学子完成学业打造一条绿色通道。”

  在张换珍的《辅导员工作日志》中,听课记录、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谈话、与学生家长联系、贫困生资助……每一个内容都记录得很认真。每位辅导员人手一本工作日志,它不仅记录了每位辅导员工作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了每位学生大学4年的成长历程,更见证了黄河科技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

  “在这里,辅导员对我们不再是保姆式的管理,而是给我们以实现前进目标的指导,他们是我们生活、学习、心理、就业的领路人,是他们为我们插上了圆梦的翅膀。”黄河科技学院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辅导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