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城乡建设沃土 砥砺奋进鲲鹏展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院楼 大兴校区图书馆效果图 大兴校区基础教学楼报告厅

  北京,一座拥有辉煌建筑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建筑大师倾其心智建造了故宫、天坛、人民大会堂、鸟巢、国家大剧院等气势恢宏、享誉世界的建筑杰作。

 北京建筑大学,一所有着近80年办学历史,为首都北京乃至全国培养了数万名城市设计师和建设者的高等学府;一个经历数十年砥砺奋进,骤然崛起的崭新大学。

  2013,在每一个建大人心中都是难以忘怀的一年,多少年的拼搏与奋斗,几辈人的光荣与梦想都凝结在这一刻——长久以来埋藏在他们心中的“大学梦”终于得以实现!

  八十年峥嵘岁月,建大人始终扎根首都城乡建设奉献自己青春!

  八十年风雨兼程,建大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代代相传!

  八十年励精图治,从这里走出一批又一批城市设计师和建设者!

  现如今,绚丽绽放、豪情满怀的建大人勇立潮头,迎接新的挑战!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毛泽东同志这句气吞万里的诗词,正可以形容崛起中的北京建筑大学。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所平凡朴实的学校得以华丽转身,顺利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以一个崭新的大学形象矗立在世人面前?让我们追寻着学校的发展足迹,探究蕴藏其中的精神力量。

  链接一: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建筑类高等学校。近80年来,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肇始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解放初期为北京工业学校土木科,1952年为北京建筑专科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本科院校,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链接二:在过去的几年中,学校相继取得了“新校区建设工程”、“申博工程”和“更名工程”三大标志性工程的胜利:2009年全面开工建设占地近1000亩的新校区。2011年,一期工程16万平方米竣工,3000多名师生顺利入驻,目前正在推进二期工程12万平方米的建设;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迈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秉持现代“鲁班”精神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建筑类高等学校。始建于1936年,近80年风雨变迁,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201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在将近8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北京建筑大学始终根植于城乡建设的沃土上,秉持现代“鲁班”精神,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校积极适应首都高等教育发展和首都城乡建设的需要,坚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办学视野,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校,成为北京乃至国家城乡建设的重要力量。

  ——办学规模稳步发展。现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3个基础教学部,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体育部。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1531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8218人,包括本科生7018人,研究生1490人,留学生58人。

  ——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符合办学定位,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适应首都城乡建设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有3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是全国12所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全部6个专业评估的高校之一。2012年,建筑学专业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双双通过7年有效期评估,学校成为全国15所建筑学专业获得评估7年有效期的高校之一。现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已有25届硕士毕业生获得硕士学位,是北京高等学校“城乡建设与管理”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

  ——办学条件彻底改善。以新校区建设为重点,彻底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丰富办学资源。现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固定资产总值5.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值3.0亿元。2009年,与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合作,把中国建筑图书馆整体引进学校,增加建筑类图书40万册,使学校成为全国建筑类图书藏书最丰富、规模最大的高校。学校拥有教学实践和实习基地102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高等学校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6个。

  强化“建筑”凝练特色

  学校始终扎根于北京市城乡建设系统的沃土,强化“建筑”特色,形成了多个实力强、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领域和科学研究方向。

  学校以第五次党代会的召开和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提出了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发展需要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服务北京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需求,以建设国际有影响、国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多科性建筑大学为长远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更名工程、申博工程、新校区建设工程三大工程为主要抓手,以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办校四大战略,努力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根据总体办学指导思想确定发展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有特色地办好博士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学科结构定位:以工学、管理学、理学为主干学科门类,建筑科学技术为特色,结构合理,工、管、理、法、艺协调发展。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人才培养定位:适应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需要,培养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聚焦北京城乡建设,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

  第一,坚持聚焦北京城乡建设与发展,强化“建筑”特色,被确定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基地”。

  长期以来,学校紧密结合北京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以土建类专业为核心,以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为骨干,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积极拓展学科领域,凝练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重点打造城乡规划学科群、城乡建设学科群、城乡管理学科群,形成了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建筑”特色不断强化。

  第二,坚持面向社会重大需求办学,与时俱进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多个实力强、水平高、特色鲜明的科研领域与方向。

  学校注重服务国家特别是北京地区发展的重大需求,发挥土建类学科齐全、多学科协同、与行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加强科研攻关,促进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淀底蕴,形成发展优势。针对国家特别是北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开展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针对新世纪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成为“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针对北京等大城市不断扩展地下空间以及优先发展地下轨道交通的重大现实需求,积极开展地下工程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针对北京建设数字城市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发应用数字激光测量新技术,形成了“城市数字化技术”特色研究领域。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切实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要求,坚持质量首位原则,努力提高学科专业质量、师资队伍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较好成绩。

  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成绩;2009年被批准为“建筑行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11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学校在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获国家和市级质量工程标志性成果100余项,在近两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得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一等奖8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