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说”是怎么来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顾骏

  如果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拼爹”的社会,那就不要相信“拼爹”的传说。 

  日前,浙江宁波有家幼儿园接受入园报名,现场的报名队伍中,一位妈妈教儿子撒谎,如果老师问起爸妈在哪工作就说“妈妈在教育局,爸爸在公安局”。个别家长在教育子女上出现偏差,不值得大惊小怪。引起舆论关注的是,此番情境被旁观者挂上网之后,却迎来许多网友一片理解和同情——“就因为社会的现实,所以妈妈们才被逼得这么做,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坦率地说,网友所说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幼儿园面试不问孩子父母是干什么的,这位母亲至少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教孩子说谎;如果只管问,但无论孩子怎么答,都不会影响其入园,那么这位母亲除非虚荣心膨胀到不可理喻的程度,也不会教孩子说谎。母亲说谎,而且并非孤例,后面肯定有社会环境的原因。

  这里值得讨论的不是即便社会环境不良,个人仍需坚持做人处事的原则,如此思考会被人认为是“装”或者“端”,有点假道学的味道。我们不妨作个调查,是否现在所有的幼儿园都如此“势利眼”。以我们生活的实际经验来判断,这样的幼儿园确实存在,而且为数不少,但是,不是所有幼儿园都这样。这就有意思了。

  无论是这位母亲还是众多富有同情心的网友,绝不会希望幼儿园有“拼爹”的要求,但又没来由地相信所有幼儿园都“拼爹”。可以想象,在教孩子说谎之前,这位母亲必定已经无数次听说,也可能无数次传播过“幼儿园拼爹”的传说。道听途说之下,“三人成虎”,直至“幼儿园拼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结果,众人不但相信了,而且实践了,不但出现了“没能耐”的家长教孩子说谎,更可能出现“有能耐”的家长施展神通,生生将“拼爹”坐实。到时候,再听那些最痛恨“拼爹”的家长和网友,一边愤愤然于“拼爹”之风越刮越盛,一边欣欣然于自己“富有远见”。

  人类生活最悖谬的地方就在于,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既受到环境的制约,就像网友同情那位母亲时说的——“社会逼的”,同时又是环境的构成部分,是其他人所感受到的“社会逼迫”中的一个施压者。任何一个人在受到环境逼迫时,或被动或主动地采取顺应策略,他或她的行动反过来就会成为对其他人而言的某种逼迫力量。因为旁人会很正常地解读为“环境压迫之下,个人无力反抗,所以我也最好放弃”。不仅这位母亲,一些表示同情的网友,还有此后看到新闻而无奈跟帖的那些人,都有可能对今日社会生活中的“拼爹”之风,更加绝望,更加顺从,更加推波助澜。在个人的“不抵抗”政策下,环境终将变得如个人所预期的那般“可恨”。

  笔者有位朋友,其妻近年来多次手术,他也曾多次听人劝说要托关系、送红包,但他总半信半疑。几次下来,没有接到医护人员的任何暗示,每次手术都好好的,才让他坚定了对医院和医生的信心。这样的经验多了,会对所有本来就因患病而不堪承受的患者及其家属,多少带来一些安慰。

  道理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你认为社会环境是怎样的,你就会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最后就会得到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这就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定理,“定义即为实在”。如果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拼爹”的社会,那就不要相信“拼爹”的传说,不要采用“拼爹”的策略,包括不说谎,不同情说谎,也不传播“说谎是社会逼的”理由。

  (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