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到校要科学把握节奏
■汪明
最近一段时期,将优质高中学校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政策引发了一些讨论。从总体上看,指标到校政策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小升初”择校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政策设计与实施的角度看,指标到校政策尚待完善。
推进节奏需要科学把握。各地指标到校的推进节奏存在差异,很多地区这一比例已经达到50%、60%,还有一些地区甚至已经接近100%。什么样的比例更为合适,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在当前政策设计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简单追求高比例会存在一定风险。
很显然,指标到校对于优质初中的学生和薄弱初中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寓意。从积极意义看,即便你就读的是薄弱初中,指标到校政策同样给了你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这一点对于缓解“小升初”择校压力确实作用明显。但反过来设想一下,假如是因为薄弱初中的学生拥有更大的机会和可能,使得大家对就读这类学校的积极性大增,从促进均衡的角度看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政策设计还存在一定缺陷。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要科学把握推进节奏,不要急于将指标到校的比例一下提得过高。相反,留出一定比例作为非指标到校的传统的选拔途径,使一批优秀学生即使享受不到这一政策,仍然可以凭借自身实力获得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其中包括优质初中的部分优秀学生、目前暂未列入指标到校范围的部分民办学校的优秀学生,这样的政策设计可能更为缜密。
实施方式需要逐步完善。各地在落实指标到校政策过程中,制订了具体的分配方式和录取方式。在分配方式上,有的是按照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进行平均分配,还有的是根据初中学校的综合情况(包括毕业生人数、办学水平、素质教育实施状况,往年升入高中的学生数量等)进行分配。在录取方式上,有的设置了分数的底限要求,如:低于统招线20分、30分,还有的不设分数的底限要求,只是根据指标数量从高分到低分按顺序录取。
对于在录取中要不要设置分数的底限要求,各地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不设分数的底限要求,政策力度显得更大,但可能导致进入优质高中学校的学生在成绩上差异较大,给优质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不利影响;而设置分数的底限要求,一些学校虽然得到了指标,但由于达到分数要求的学生数量不足而造成指标浪费,使得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从表面看打了折扣。权衡两者利弊,目前来看,在指标到校的政策设计与实施中,设定分数的底限要求是必要的,有利于维护高中考试招生制度的公平公正。毕竟在中考改革过程中,我们倡导的是不要分分计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