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关怀 时代的使命
■郭振有
中国教育报的创办,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件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大事。她在教育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承担着为教育改革开放鼓与呼的历史使命。中央领导、教育部党组对她寄予厚望。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把她作为良师益友。她是党和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最可信赖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特别喜欢的喉舌。她适时、准确地传达了中央的、教育部的声音,引领着教育事业的进步方向;也及时地总结和推广教育战线生机勃勃的创造,忠实而多彩地记录了中国教育破浪前进的步伐、波澜壮阔的声音和画卷。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上,这张报纸做出了重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3年报纸创办伊始,由各省教育厅局推荐,在全国建立兼职记者队伍。我是最早的地方兼职记者之一。1988年,为适应教育报发展的需要,报社决定调我来做副总编辑。彭珮云同志立即批示同意。我到报社后的感觉是,潘铭社长、朱世和总编辑等报社领导,都是非常有思想、有激情,又有很强文字能力的一批人。编辑部门包括后勤服务部门的同志,虽然都比较年轻,但也都充满了教育理想,富有责任感,采访、写稿、编辑,没日没夜地工作,常常加班到深夜,报酬很低,但都没有怨言。报纸1991年由周三刊改为周四刊,1993年1月1日改为日报。我个人值得纪念的是,第一张周四刊和第一张日报,都是正逢我值班的时候出的。当第一张日报的清样胶片于1993年1月1日凌晨送到解放军报社印刷厂的时候,虽然连夜餐都没有,大家还是非常兴奋。
在我的记忆中,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铁映同志和国家教委党组,都特别重视和关心教育宣传。当时国家教委的重要活动,都要让教育报记者参加。我就参加过多次何东昌同志和其他主任主持的活动。撰写的有关报道,他们都要亲自审改。有时要在夜里送到家里请他们当面修改。教育报发表社论,一般要请教委主任或一位副主任审定。我印象中,党组成员,包括何东昌、朱开轩、邹时炎、王明达、柳斌等同志,对教育报的社论稿,都看得非常仔细认真,常常亲笔修改或批注意见。教育报发表了什么好文章,他们马上给报社打电话,表示赞扬和感谢。
在教育报社工作期间,我曾经于1992年12月参与陪同李铁映同志到河北、安徽、上海等地调研。每到一地,铁映同志总要提醒,在这个地方要重点宣传什么,经常提出一些宣传主题。有一天在上海,他特意嘱咐说,学生第一位的是要健康。中国孩子的营养问题值得每一个家长和老师关注。为此,他要我专门去采访一下正在上海的中国营养促进会会长于若木同志。我用了两个晚上时间去采访了于老。她郑重地提出了重视中小学生营养的几条重要建议。于老还特意给中国教育报题写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这篇谈话记录稿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后立刻引起关注。
在上海期间,由陈至立、金炳华陪同,李铁映同志还专程去看望巴金同志。铁映同志对巴老说:我是管教育的,希望您给全国教育界、给孩子们说几句话。巴老讲了许多对教育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看法。特别忧虑地提到:“儿童时代应该活泼,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孩子们的书包太重了,总看见他们一天到晚忙得很。”铁映同志让我把巴老的意见发在教育报上。这篇消息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之后,文汇报等也做了转载。
1993年初,我从教育报社调到教育部(当时称国家教委)任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办公室主任。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调中央新闻单位包括教育报的教育宣传工作。使我特别难忘的仍然是,中央领导和部党组领导同志对教育报的关心和厚爱。
朱开轩主任几乎每天晚上给我一个电话,除了次日工作的布置之外,还要讲到他对近期教育宣传的想法和建议。我都及时告知有关新闻单位,特别是我们教育报。教育报记者要求采访朱开轩主任,他尽可能满足要求。教育报社有什么重要活动,朱开轩主任只要有时间,也尽量参加。
1993年以后一段时间,中央主管教育工作的是时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当时教育战线最突出的问题是拖欠教师工资。1993年9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给李岚清同志办公室写了一个报告,请示经国务院同意,再发一个明传电报,要求各省将拖欠总额、兑现情况等报国家教委,以实行监控,希望作为教师合法权益的工资问题尽快有个好的解决。李岚清同志批示同意后,朱开轩同志特别批示:“请振有同志抓紧发文,协调新闻媒介加大舆论压力。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不解决,发展教育谈不上。”朱开轩同志专门嘱咐,希望教育报在这个问题上多做一些工作。此后,教育报对拖欠工资问题做了大量突出的报道。后来教师工资拖欠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教育报的舆论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岚清副总理特别重视教育宣传。1994年5月末到6月初,我随李岚清同志到湖北考察教育。我在《改革: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李岚清副总理考察湖北教育侧记》(中国教育报1994年6月28日)中,特别写了一段话:“他最近一个时期多次批示,各地电视台、电台、报社要采访当地主要领导同志,讲他们怎样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师法》,为教育和老师办哪些实事。”“改革和发展教育,非常需要新闻舆论界的支持。”此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许多省市主要领导同志。这些报道,据我所知,李岚清同志和部党组同志都注意阅读。他们对我讲,对教育报的宣传很满意。
我离开教育报社20年了。今天的教育报,各个方面都又有了巨大的发展。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她一定会更加蓬勃地成长,为中国教育的振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