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没给我报补习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蒋夫尔

  高考在即,新疆乌鲁木齐一位名叫于星的高三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父母这么多年坚持没有给她报补习班,让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青少年时光。

  于星在信中写道:“每当看到同学们放学后或者周末,仍然背着书包去上补习班的时候,我便由衷地感谢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因为你们的开明,我才没有加入补习大军,我也才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我很幸运,在是否上培训班的问题上,父母一直很尊重我的意见。”于星告诉记者,小学五年级时,她突然喜欢上了画画,于是爸爸交了120元的培训费给她报了少年宫的美术培训班,可是仅仅上了一个星期,于星“突然又不喜欢画画了”。父母没有生气,也没有批评她,后来她就再也没有上过培训班。

  上初中时,于星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有一次,班主任把我妈妈叫到学校说,孩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不够刻苦,如果找个补习班好好补一下,成绩可以进前几名,将来可以考个重点中学。”

  但于星的母亲叶女士没有听老师的,她告诉记者:“一直坚持不让孩子上补习班,是担心给孩子太大压力,会造成孩子厌学。很庆幸这些年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了保护。”

  “我虽然成绩不冒尖,但我很喜欢学习。”于星说,“由于我对学习有兴趣,上课听讲很认真,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也按时完成,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亲爱的爸爸妈妈,很感谢你们上完一天班回到家后,还和我交流谈心,这不仅拉近了我和你们的距离,还在我青春叛逆期,帮我走出了困惑。”于星在信中这样写道。

  她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家一直有个习惯——她每天都会和父母交流半个小时。“说说学习感受、发生在同学中的趣事以及遇到的烦恼。无论对错,爸爸妈妈都耐心听,遇到我表现好的,父母会立即表扬我、鼓励我;如果遇到困惑,他们会给我出出主意,一起想办法。”

  由于和父母交流很多,于星与父母的关系十分融洽。“班上有的同学和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生气。与他们相比,我很幸福快乐。”

  叶女士说:“孩子不上补习班,才有更多时间和父母相处、交流,其实这也是一种学习。亲子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虽然孩子没到补习班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但在其他方面得到了成长,比如,爱劳动,喜欢动手实践,心疼父母,感恩,等等,我觉得这要比单纯的学习成绩重要。”

  无疑,于星是幸运的,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于星这么幸运。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绝大部分家长都给孩子报了补习班,有的家长因为无法照顾孩子,有的认为把孩子交给补习班比自己教育得好,殊不知这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还让孩子无法融入家庭教育之中。

  乌鲁木齐天音律师事务所的张镇怀律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很有研究。他认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承受过重学习负担,特别是牺牲孩子的休息日补课,危害很大。过重的学业负担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占用孩子的休息日补课或者补习,对孩子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危害。最重要的是,孩子无法与父母亲有效交流,正常交往,势必造成心理扭曲现象发生。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极为不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