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高效课堂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北大学吕渭源教授下校听课 特级教师潘鸿愔指导联盟校教研活动 江岸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校授牌仪式 江岸区鄱阳街小学第26届数学节活动 育才行知“诵经典 书名篇”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江岸区新村小学刘冰老师耐心倾听学生发言

  拼装鲁班锁、百变魔尺、魔方PK、二十四点扑克游戏、五子棋,九连环、看图寻宝……这样的游戏搭配上数学,让孩子们在数学王国里玩得不亦乐乎。这是江岸区数学学科基地校鄱阳街小学每年4月的数学传统实践活动“数学节”的现场。该项活动历时一个月,孩子们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认识数学、亲近数学、挑战数学以及玩好数学。

  在武汉市江岸区,像这样有着鲜明学科特色的基地学校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正是江岸区推进“两个关注”工程所带来的显著变化。

  江岸区教育局局长汪新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其落脚点在课堂。2009年起,江岸区教育局引领新一轮教育改革步伐,围绕“关注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效益,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两个关注”工程,聘请了50多位省市名师和专家教授,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对全区中小学5000余名一线教师进行了全学科、全覆盖的听课诊断,并且给每位教师开出了一份《课堂诊断报告》,有效促进了全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发现了一批中青年教师“好苗子”。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江岸区教育局贯彻落实有关精神,为“两个关注”赋予了新的内涵——“关注学科建设,关注队伍建设”,工作重心转向“定向跟踪,分层培养;聚焦学科,整体提升”,通过深化第二轮“两个关注”工程,培养了一批市区骨干教师,打造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科,促进了江岸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效推进了江岸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实施——名师诊断课堂 问道高效精髓

  这天,武汉市教科院原副院长、省特级教师柯尊信走进了育才小学李耿老师的课堂。李老师当天的教学内容是“小数的加、减法”,一开课李老师就抛出一个问题:我的身高176厘米,姚明身高226厘米,我和姚明比,谁比较高?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当然是姚明了!李老师从讲台里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板凳又问:如果我站在这个24厘米高的小板凳上,是姚明高还是李老师高呢?这时学生的意见不再统一,经过商量,大家决定要么把姚明的身高和李老师的身高相减,再看得到的差是大于还是小于板凳的高度;要么把姚明的身高和板凳的高度相减,再看得到的差是大于还是小于李老师的身高;或者把李老师的身高和板凳的高度相加,看得到的和是大于还是小于姚明的身高……

  课下,柯院长高兴地对李老师说:“这节课设计得好,上得也好。用问题情境渗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数据真实、巧妙,而且指导方法得当,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和话语空间。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我会一直关注你哟!”

  在接下来三年多的时间里,在专家、教研员的“跟踪关注”下,李老师先后在市、省和全国数学优质课比赛中均荣获一等奖。李老师深知,自己能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专家、领导、同仁们的帮助,是“两个关注”活动给了自己成长的平台。

  像李耿老师这样在江岸区实施“两个关注”工作过程中“被关注”的小学教师还有近2000名。据该区小学教研室负责人介绍,首轮全区范围内的听课、评课,与以往大不相同,采取“原生态”的方式。专家们到学校听课,事先不打招呼,听的都是“原生态”的课,以便更真实准确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每所学校、每个学科听课结束后,专家们将老师在课堂上的问题当即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客观评估各学科建设的现状。学科专家还针对不同学科进行了综合性诊断,完成《全区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诊断报告》,为江岸区促进教师校际交流相关政策的制定,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出台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专家指导制定的《江岸区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标准》,为以后所有老师上课“打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全面听课诊断完成以后,第二轮还开展了“60+100”的跟踪听课和各级教学展演活动。

  “60+100”是名师和专家在全面听课中“相中”的优秀教师。第一梯队的60人,是在教学上有一定特色的教师,对于这批教师,专家和教研员将“一对一”地进行定向培养,确定教师发展方向,深入指导这批教师执教区级以上研究课和展示课,助其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并创造条件逐步打造成为江岸区小学名师。第二梯队100人,是遵循覆盖全区每一所小学的原则,结合第一阶段听课情况,通过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区教研室、区教育部门审核,挑选出的一批教师,通过学校和教研员的重点跟踪,逐步培养成为各学科内具有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

  人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在江岸区,“两个关注”汇集了一批能识“千里马”的“伯乐”:既有吕渭源、杨再隋、叶显发、夏家发等知名教授,也有柯尊信、刘莉、李光杰、罗昆霞等省市名师和教研员。湖北大学吕渭源教授尤其关注教师们的理性思考,“你这节课上得很好,希望你能把今天的语文课进行有效反思,写成教学案例,从理论上进行思考……”这是他在听了沈阳路小学郑晶晶老师的语文课后提出的建议。市教科院李光杰主任很善于鼓励教师,当看到惠济路小学数学老师田莉娟因紧张而不知所措时,他微笑着说:“你就当我是你班上来的一个新学生。”田老师这才放松下来,出色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市体育教研员吕卫东老师十分关注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定位,在指导新村小学的彭文星老师时说:“体育老师既是演员,更是导演,要设计有效和有趣的练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徐宜汉指导铭新街小学刘莉娅老师执教“折纸盒”一课时,以对联“叠叠粘粘拼折摆——小纸盒,说说看看猜思研——大学问”点评,使刘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重复的教学只能成为教书匠,经验加反思才能不断提升自我。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沟通,江岸区的老师们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不断走向深入。“两个关注”专家组组长特级教师柯尊信,在《江岸区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中写道,在他们的课堂上,已经“静悄悄地”发生着七大变化:一是教学的目标意识得到增强,更加注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性、适度性、层次性和递进性;二是注重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的重点都放在了对教材的研读上,做到用好教材资源,同时普遍注意不简单处理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问题,而是把它作为教学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做到用好生成资源;三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有了新的进展,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四是注意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实行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不断增多,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增强,没有了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形式化做法;五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发言、倾听、操作、思考、作业等习惯及学习态度均有明确的要求和评价;六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被有层次的训练取而代之,更加注重训练目标的思维力度、训练内容的开放性和训练方式的多样性;七是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广泛应用,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深化——学科创建特色 打造教育品牌

  “爸爸妈妈,今天的数学家庭作业要请你们帮忙啊!”沈阳路小学一(4)班的刘逐原小朋友一进家门就忙着宣布今天的作业,“爸妈比高矮,我当小裁判!”在父母的配合下,他认真地比较着高矮……像这样的实践趣味性作业,刘逐原小朋友可不是第一次做。前几天,学习了“找规律”,老师布置了“给妈妈设计一条漂亮的项链”,他还在家里精心设计了一条颜色有规律的珍珠项链送给妈妈呢!

  沈阳路小学布置这样“数学作业”已经有好多年了,他们坚持“有效性教学出质量,适应性作业见效益”的路子,把作业设计的童趣性、探索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作为教师必练的基本功。正因为如此,“适应性作业创新设计”的特色,成了该校被评为江岸区小学数学基地校的“最佳理由”之一。

  江岸区小学学科基地校的建设工程,是该区教育局作为加强学科特色创建,深化“两个关注”工作的重要举措。2012年4月,首批十所“江岸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校”应运而生(育才小学、育才二小、沈阳路小学、汉铁小学、鄱阳街小学、惠济路小学、光华路小学、蔡家田小学、育才实验小学、一元路小学),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确立了“八个一”的工作目标:打造一个品牌学科;培养一批数学骨干;提升一种学生学力;开发一套“趣数”读本;制定一个评价标准;提炼一个数学特色;总结一套经验成果;探索一条基地建设途径。至此,江岸区小学确立了以学科基地学校为引领,区级中心教研组为研究中心,学校学科备课组为基础的学科建设机制,从教师培养、课堂建设、活动开发、监测体系配套等四方面入手,通过组建专家指导团队和学科工作室,创办数学高级研修班,开设学科基地网络研修等途径,以达到江岸小学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师群体素质的同步提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