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逃课:抽离式英才培养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抽离式英才儿童培养模式便是实现学生多样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资料图片)

  ■曹原

  抽离式教育培养模式(Pull-Out),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英才儿童平时在普通班中随班就读,每周在某时间段内,学区把年龄相同或不同的英才儿童召集起来,由从事英才教育的教师提供充实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

  抽离式英才儿童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将来自多个年级的英才学生定期聚集起来,在自己的学校中,接受特殊的培养,该形式多为多年级混合教学。另一种形式为英才儿童定期聚集起来,在学区成立的英才儿童培养中心进行学习,该形式多按照年级阶段分别进行教学。

  在抽离教学中,教师提供给英才儿童的活动大多与领导力和创新力有关,而非具体学科的教学。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创新性的问题解决能力等。抽离式英才儿童培养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以项目为依托,实行项目教学。英才儿童培养中心为不同年级或年龄阶段的英才儿童提供了不同的培养项目,有的项目提供给三四年级的学生,有的项目提供给四五年级的学生,有的项目仅提供给二年级的学生。另外,一般学生需要用数周完成一个项目,经过数周的学习研究,让学生对该项目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例如,有的中心实行三学期制,每12个周为一个阶段,根据兴趣,学生参与一个项目。项目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例如有通过破案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项目等。

  注重多种资源的结合。抽离式英才儿童培养模式实现了多种资源的整合,首先,学科间的整合,即各学科内容的整合和难度的整合,包括数学和历史相结合、数学和美术相结合、数学和音乐相结合、数学和科学相结合。其次,动眼、动手、动脑相整合。例如,教师设计了一个水果游戏,让学生去超市观察各类水果,感受各类的水果,然后在课上借助一些小工具,把水果创造成不同的人物。再其次,是资源的整合,即网络、书本、专业组织、专家教授等相整合。例如,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雨果的发明》一书,然后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电影,之后再进行书和电影的对比。最后,是学术性课程与社会情感课程相整合。例如,通过一些小组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沟通的技巧等。

  成本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能得到最大的利用。在本校进行的抽离教学可以集中学校的各种资源对英才儿童进行区分性教学,而在英才儿童培养中心进行的抽离教学,可以集中整个学区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来自英才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化、更加高质量的教育,使各种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使用。

  时间安排灵活。每周见面的时间长短和次数视学校或学区的安排而定,例如在校内进行的抽离教学,是由各学校决定的,不同学校时间也不相同,每周集中一两次,每次一两个小时等。而在英才儿童教育中心进行的抽离教学,是由各学区决定的。有的学区要求学生每周去英才儿童培养中心学习几个小时,有的要求英才儿童每周去学习一两天。最为普遍的做法为英才儿童每周去中心学习一天,而且时间是固定的。在学生抽离出去的那段时间,从事普通教学的教师需要额外的注意,最好不要进行考试,讲授一些重要的内容,以及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并最好在这段时间里,帮助剩下的学生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等。

  作者简介:

  曹原,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独立学校教师,从事英才教育研究。曾出版著作《寻觅袋鼠国的“味道”》、《回味袋鼠国的“味道”》,发表论文《美国英才儿童内涵的演变述评》、《美国英才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美国英才教育师资:政策梳理及启示》、《美国英才教育中的选拔机制:能力要求与方法选择》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