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宿舍管理应摆脱圈养思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妍

  近日,一则有关广西大学公寓门禁的新规在网上迅速扩散。该规定称,今后学生进出公寓均须刷卡。其中一条细则还提到,“一天未出门的,即被视为‘住宿异常’,将给予处分。”

  本应自由开放的大学,却安上了严查进出的门禁,“异常者”还要予以处分——一幅家长式的大学宿舍管理图景,再度跃然纸上。同时,大学生中的“宅男宅女”早已非新闻,但学校明文禁止并要处分,也还是第一次听说。

  用门禁管学生,说白了,无非又是管理之手伸得过长的案例之一。大学生大多已经成年,学生向宿舍方付费,彼此更多应是房东与租客的关系,宿舍方有向学生提供安全舒适宿舍环境的义务,却没有限制学生来去自由的权力。此前,一些大学在宿舍走廊安装监视器,甚至把监视的目光放到了学生寝室内部,无不以安全为名,其中问题,如出一辙。

  对自由独立的大学生实行圈养管理,也反映出当下大学宿舍管理的另一个问题——不少大学只是把宿舍当成了学生睡觉的地方,忽视通过宿舍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知能力,至于由此形成大学的价值观就更谈不上了。

  而相比之下,香港的大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休息睡觉的地方,更是学生重要的活动、学习和娱乐场所。除了日常的管理、服务外,宿舍是第二课堂开设的重要场所,这里建立了一套宿舍教育的体系,包括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等。学生则是“我的地盘我做主”,除了可以直接参与宿舍管理,聚餐、球类活动、社团活动等学生活动更是以宿舍为单位展开。当然,宿舍从设置来看也更像学生自己的家,除了日常居住外,其通常还设有自修室、厨房、活动室等。

  回过头来看国内的大学宿舍管理,准时熄灯,准时断网,不准在寝室随意用电,甚至还出现了严查进出的情况。学生在这里只是被管理、被圈养的对象,无法进行自我管理,更难以在宿舍生活中与教授们相处交流。当宿舍只是一个管理睡觉的纪律场,而不是一个拥有活动、学习、娱乐等多种功能,充满趣味的家,学生在这里学会“宅”,便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如果说“宅”是一种自我圈养,那么类似于严查进出的管理方式,则更是一种圈养管理。大学宿舍管理首先要摆脱这种圈养思维,不能把管理之手伸到学生自由进出之地。除此之外,再想想如何发挥寄宿制的教育、归属、认同功能,可能不无裨益。(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