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样化差异化机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首先是创新入口,改革招生选拔机制。优质生源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试点学院的首要任务是改革招生选拔方式。学院按照“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原则,注重经济管理类人才所应具备的学科潜质,研究分析优秀学生应具备的各项基本素质,建立了优秀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库,形成了体现学科特征、突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综合素质考核办法。招生选拔包括专业能力笔试测试、优秀高中生夏令营活动等多个环节多种形式。

  其次是注重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学院将改革目标聚焦在“学的转变”、“教的转变”和“教学管理的转变”上,力求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实行新培养方案。借鉴国际商学院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构建了通识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方法论课程群,以及科研训练体系,形成了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强化通识教育,打通一级学科界限,实行经济管理大类本科前三学期不分专业,第四学期开始进入专业基础学习。

  二是实行新书院制。新书院式培养模式以相对集中的宿舍、教室、实验室等建设为载体,注重团队式学习和管理。实施双导师制,即组建德育导师和学业导师团队。

  三是推进国际化。目前实现全英文授课比例达到50%。通过开展优秀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学院本科生通过参加各类交换学习、联合培养、短期交流等项目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比例已超过20%。学院现已成为中欧商学院联盟的创始会员,与荷兰鹿特丹管理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等10所欧洲一流商学院,同时签订了一揽子有关教师交换、学生交换、合作研究、互换企业联系合作协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试点学院已建立包括各大银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具有学科特色的实习与实践基地百余个,实现集中实习与个性化实践相结合。此外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稳步实施联合培养试点,突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钱学森的成长看杰出人才培养

  ■刘沪

  说起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对杰出人才的期盼,我们都会想起钱学森先生的那段语重心长的话:“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段话他用了两个动词,一是“培养”,二是“冒出”。人才的“培养”与“冒出”是缺一不可的,我们要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为什么钱老如此强烈地呼吁创新人才、杰出人才问题呢?我想既与钱老的爱国情怀和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有关,也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钱老中学6年都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他说:“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影响钱学森等一代杰出人才成长的因素很多,但有两个重要原因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一是1922年我国开始实行“六三三”学制。随着这次学制改革,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授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钱学森1923至1929年在师大附中读书,是这次教育改革最早的受益者。二是全人格教育,上个世纪20年代,老校长林砺儒主持师大附中工作,他认定理想的中学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

  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钱学森回忆说:“这个学校的教学内容很深刻和现代化”。当年的必修课和今天相比只差一门计算机课。高中文、理科讲授很多大学知识,数学、物理一般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选修课更是丰富多彩。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中学时代的钱学森可以自由使用学校的实验室。

  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杰出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杰出的教师。钱老晚年有这样一个手记,回忆影响他人生的17位老师,其中师大附中的老师就有7位。从钱学森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是大教育家培养了大科学家,是大师培养了大师。

  必须坚持教育的完整性

  ■郑方贤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心理和生理生长发育的时期,这个阶段造成的缺陷将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所以,完善中学教育是当务之急。

  一是完善学校的功能。中学既有预备性教育的特点,也有终极性教育的性质。而且无论高中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是选择性教育,所以除了招生和培养,中学还必须承担起指导升学(或择业)的功能。

  二是完善学校培养的内容。传统的教育是以学业知识为主要内容,无论从认识理念和课程计划实施都是偏向学业学习,诸如身体、心理、价值观的培养都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所以政府有责任从制度上完善学校教育的内容。

  三是建立正确的学生培养评价体系。我们长期以来都是以高考成绩或中考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依据,学生的综合素养无论多优秀,一旦临近毕业都是按照学业成绩排序以推荐升学,似乎这样最公平。我们应该将每个学生在学校所参与的各类课程(活动)、所占用的课时数(时间),以及获得的成绩,都在学生的学习报告上反映出来,以更加公允的方式让每位学生的付出得到公正和公平的评价。

  在整个教育中,大学招生对教育完整性起着不小的作用。中学教育深受大学招生指挥棒的影响。高考之所以备受诟病,是因为高考录取政策的分分计较,强化了个别学科和学业分数的作用,所以对中学教育的引导不言而喻。目前,国内大学的自主招生普遍采用的选拔方式也还是以学科成绩的测试为主要方式,并不利于对学生的多元化考察,与高考的功能也难以区分。

  自主招生不仅承担了选拔学生的功能,实际上还承担着引导中学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大学应该更多地站在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上引导主流价值观,理解国民基础教育的完整性。在具体制度设计上,要引导学生的全面成长,较多地引入面试等考察方式。这样有利于推动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特色办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