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观察·董 毓②为什么培养人才绕不过批判性思维
为什么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需要从理解批判性思维及其作用说起。 有这样一个故事,加拿大某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教授指导两位博士生,一个来自加拿大,一个来自中国。一次,他们讨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教授先让两个学生谈谈最近读的文献和研究设想。加拿大博士生分享了读过的几篇科学论文,提出了疑问和延伸研究的设想。他兴致勃勃地与导师交换意见,并定下了寻找信息和设计检验的方案。教授示意中国学生谈一谈,这位博士生拿起笔记本开始汇报实验完成情况。他很用功,教授交代的工作都完成了并有结果产生。教授问他对下一步的研究有什么想法,他想了想,随即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这位中国博士生的局促和无力感很典型,他没有学习过怎样开展研究,不知道怎样进行批判性阅读和问题分析。从他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他具有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和准确计算出标准答案的能力,但在进行独立、深入的研究时却找不到方向。这样的学生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维。 缺乏批判性思维并不是不会否定某个结论,而是指缺乏细致、深入理性地分析问题或想法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开放的理性精神和能力,由理智上的品德和技能两方面结合而成。因此,批判性思维的“批判”不是空洞的否定,而是主动通过理性质疑和开放提议促进事物不断发展的倾向。批判性思维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思维技能,不仅包括分析、解释、推理、评估、阐述、判断、综合等多种思维技能,还是这些合理认知和决策所需技能的综合、总称。 批判性思维的开放理性精神和能力是通过探究和实证性学习实现的。探究是开放式的全面探寻、调查、研究等,实证是立足于具体实践的检验和论证,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都是探究实证性学习,它们都是从问题的提出和分析开始,探索已有的各方面的观念、论证和信息,再进行分析、评估、推理和比较,提出新的观点、解释,然后进行检验或综合论证,从而明确某一解释或结论的真伪。这一过程可以总结为八个步骤: 1.理解主题问题:提出和分析论题、问题。 2.分析论证结构:辨别和分析对问题的各种观点的论证及其结构。 3.澄清概念意义:澄清论证中的观念意义和根据,如果它是关键词还要给出定义。 4.审查理由质量:探究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评估它们的真假或可接受性。 5.评价推理关系:清理和评价推理关系,审视它们的相关性和充足性。 6.挖掘隐含假设:挖掘和拷问隐含前提、假设、含义和后果。 7.考察多样替代:创造、考察不同的观点、论证和结论,进行竞争、比较、排除。 8.综合组织判断:综合各方论证的优点,形成一个全面和合适的结论。 这八个步骤就是进行探究和实证性学习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批判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学习,进而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 不难发现,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的关系密切:一方面,创新需要批判性思维。这首先体现在它以开放、多样化和无限发展的精神打消封闭和被动心理,具有破路先锋的作用。其次,批判性思维的探究实证以有具体依据的问题开路,通过充分搜寻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评估、判断,最后提出解释和论证。这些为创新所需要的“问题”“信息”和“思维”三大要素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也需要创新。批判性思维要求人们提出替代概念、解释和论证,这些都需要依靠创新。只有发现替代者,才能辩证思考,才能选择和综合。它们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可以概括为“不破不立,不立不破”。 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决策、职业选择……国家发展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个人成长需要批判性思维教育。有人用“思想开放、兢兢业业”8个字概括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的特质,认为这样的人能创造、能明辨、能成功。特别是在今天,学校教育更要积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才能让他们在国家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地发挥力量。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