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谈教学·陈 文实现言语智能的“研”与“学”
在实践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发现,教学中应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高年段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将功夫花在课前,领悟编者的意图,有效地解读文本,实现教得事半功倍。 深入研读教材文本,要用三种眼光看教材。首先,教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所谓深入浅出,最后的出口应该是浅的,是儿童本位的,是从儿童的视角进行的适度解读。其次,教师要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教师的教学阅读区别于作者、读者的休闲式浏览,所谓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这里有了强烈的体现。最后,要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所谓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语文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并没有定法,要做到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我们的常规课堂,要力求做到两个走向—— 第一,从积累走向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要让学生在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以高年段“学会复述”这一关键能力为例。虽然对于复述教师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在课堂上又往往忽视它。许多高年级教师在复述这一板块,要么课堂上完全把时间放手留给学生自说自话,要么干脆放在课后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作业。其实,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路径考虑得越细致,预案做得越详尽,学生带给自己的惊喜也越出乎所料。 我曾听过一节苏教版五年级的《郑和远航》研究课,其中“学会复述”这一环节的操作策略可圈可点。 课堂上,教师复习导入,让学生利用关键词实现对课文内容一句话的概述。 精读语段一“友好交往”,这一环节充分沉入文本,积累关键词,梳理每一种人物之间的交往态度,链接上一节课中已掌握的对宝船的描写,做到胸中有本之后再实现言语的输出。 精读语段二战胜凶险,也是充分浸润在文本中,为了实现创造性复述的较高要求,教师适时补充《智斗陈祖义》,也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积累语料从而有话可说。 因此,单纯的复述需要饱满的教学环节的支撑,这是教师课堂上要追求的方向。 第二,从教材结构走向教学结构。课堂上,一些教师把自己想要完成的几个教学任务都认真进行组织实施,但往往没有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环节之间的关联问题和内在逻辑关系。这样的教学因为不讲求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学生无法根据前一任务推知下一任务,从而无法主动参与教学的建构。 以苏教版六年级《如梦令》的古诗词磨课为例。入课时抓《清平乐·村居》与《如梦令》两首词在形式上的不同,逻辑关系在五年级升六年级的两册教材间。前几次的课上,教师都能成功梳理出教材的结构:“溪亭日暮、藕花深入、一滩鸥鹭”三个画面,所有的关注点都落脚在三个画面里的意境体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突破,课没有一气贯通之感,散点、碎片化严重。后来,教师力求从教材结构向教学结构迈进,在教学结构里深埋了一条暗线做牵引:常记“溪亭日暮”下的那次酒醉,常忆“藕花深入”里的那场景醉,常怀“一滩鸥鹭”间的那份心醉。在第一个回合里读“胖”了场景,丰富了表达;在第二个回合里读“瘦”了字词,凝练了语言,这才是看似简单的叠加又实为水到渠成的教学智慧。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的是常静下心来审视、反省、对比自己与别人课堂的不同,想想自己的每一节课为什么要出发?课后又准备走向哪里?期待更多教师在不断反思中适时调整教学的脚步,让属于师生共同的语文“研”“学”之路风景不断。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