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持雕刀琢青春 共育非遗传承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俞路石

    古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经济发达、文人辈出,提到徽文化、徽商和徽派建筑,不得不提歙县,这个地处安徽黄山脚下的县城,很早就以木雕、砖雕、石雕徽州三雕闻名天下,是非物质文化遗传的重点保护内容。安徽省行知学校就立足在此,近年来,组建了歙县行知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非遗教育等结合起来,在一个山区小县,将职业教育办得风生水起,成为连续多年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超千人、年培训8000人以上的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王爱民是砚雕专业的学生,他的师傅鲍星明,是歙砚四大派中的意象派代表方见尘大师的弟子,擅长的是线条和意象表达。师傅常告诉他,应树立成为歙砚雕刻大师的远大志向,要学会忍受寂寞、克服磨难。切不可浅尝辄止、沾沾自喜,否则就会沦为一个以此为谋生手段的“匠人”,无法为提升歙砚雕刻艺术的品位做出贡献。转眼间,一个学期悄然而逝,此时正值黄山市准备举办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在赛场上,大家以刀代笔,以石、木、砖为纸。通过评委的认真评选,王爱民荣获全市歙砚雕刻类一等奖。

    记者问道,是通过什么样的诀窍将鲍星明这样的民间艺人吸引到学校来带学生的?校长于日锦回答说,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只有开门办职教,跨界办职教,学校才有出路。在他就任的这几年里,为了解决徽州三雕与歙砚雕刻耗材大、成本高的特点,通过成立徽雕艺术学校,采取“三引”,即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和引企入校的方式,与全国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固合作关系。为解决买砚台原石材料贵、学生实习难等问题,学校投入100多万元建立500多平方米的徽派雕刻实训基地,他曾经7次主动上门,请“歙砚第一刀”方见尘等大师到学校指导学生,聘请国家级歙砚传承人曹阶铭、国礼大师郑寒,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祖伟,知名画家方仲威等数十人为实训指导师,指导学生日常实训,共育非遗传人。

    “人们的一般印象是,歙砚雕刻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设计能力弱。与其他职业学校不同的是,我们校企合作培养的不是匠人,而是徽雕传承人,由师傅带徒弟的作坊模式向职业学校正规化、规模化培养转变。”于日锦校长介绍,学校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理论,安排学生学习中华古典文化、素描、国画、图案设计、书法、篆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改变歙砚雕刻从业人员设计能力弱的现状,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位。

    由于学校打造传承项目的逐步充实和成熟,他们牵头成立了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全国首家尝试非遗教育进校园、进专业、进课堂的学校。通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成功开设歙砚制作、徽州砖雕、木雕、徽墨制作、徽派盆景等非遗专业门类,徽雕专业被批准为省重点专业,徽雕实训基地被命名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2010年和2011年两次代表安徽中职教育赴天津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学生作品展洽会”,荣获一金三银两铜,得到教育部和国务院领导高度评价,学校的案例成为全国职成教系统30个典型改革创新案例之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