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雄鹰从这里起飞
■本报记者 顾雪林
2013年8月7日,在北京温泉四海孔子学院二楼,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小鹰计划”的第三批学员,19位憧憬未来的大学生在这里开始“小鹰”放飞前的1年培训期,2013“小鹰计划”开营仪式在这里举行。经过对全国各高校1090位大学生报名者的精心挑选,19位大学生幸运地成为“小鹰计划”第三期学员。
3年前,当这个招募帖子出现在校园网和各大网站时,“小鹰计划”作出郑重承诺:走进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参与发展实践项目,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给你一个改变世界的机会。“小鹰计划”要求,到一线去了解农村和乡镇的一手资料,在有识之士的指导下获取真知灼见;走出校园、走出书本,通过操作实践项目,培养合作能力、基层工作能力以及社会协作能力,成长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欢迎的青年人才。
让人吃惊的是,这些没有任何毕业分配承诺的招募,竟然吸引了近千名大学生踊跃报名。“小鹰计划”基层实践的特点是学员将参与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合作伙伴发起的基层实践项目。同时,每位学员将就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写一篇行动研究论文,并在毕业时进行论文答辩。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小鹰计划”提供四次在不同地点、共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课程。课程以讲座、案例教学和嘉宾演讲等参与式教学的方式,提供农村工作方法、政治与经济理论、传统文化与价值观、领导力和专业技能等课程,开拓学生视野,突破现有思维框架。
小鹰学员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非营利组织及基层机构,或开展村情调查,或销售村里的农副产品,或跟留守娃们打成一片,在学校教书、课后辅导,或培训志愿者、为当地学校募集图书,或投身于病患的帮扶,或在县政府机关整理数据、撰写报告、拟定协议方案。
服务于贵州地扪侗族生态博物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小鹰”朱峰说:“这一年,我从一个鸭鹅都不分的少年,成为村里养鸭和喂猪的饲养员,当我们真正坐在田头,看着稻田里的农民辛勤耕作,我发现,其实人生很简单。我学会了融入当地,开始了崭新的旅程。”
服务于四川茂县杨柳村、从事村情调研的“小鹰”杨佳佳对一年的工作深有感悟:“参加‘小鹰计划’,我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之前我总是看到资源、人口、生态环境这些静态的画面,而现在我更加关注动态和多维的画面,社会网络、精英结构和小团体等。我体会到,与农民共同经历一些事远比对他们说教要好。”
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见证了两届小鹰成长的全过程。他在毕业典礼上说:“过去的一年,你们可能少读几本专业书,但当你们将来回首往事时,这一生中,你们最不后悔的也许就是这一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