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诚朴铸校魂 求实重效促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美丽的川东北,有一片古老而年轻的热土——西充县。她被命名为中国忠义文化之乡、CCTV中国年度品牌城市——中国最美乡村·蜀地西充。

    西充地处川东北丘区,虽然山清水秀,但是资源贫乏;虽然历史悠久,但是经济薄弱,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县。西充人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艰苦的农耕生活,铸就了西充人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品格,同时西充人也萌生了翻身求变的渴望,而他们又把这种希望寄托在读书求学之上。 

    西充人以读书尚学著称,有“穷不离书”的古训。这种尚学之风,造就了历朝历代西充若干杰出人物,如汉代诳楚存汉的忠义大将军纪信,三国时期有“西蜀孔子”之称的硕儒谯周,唐代华严宗第五代祖师宗密(圭峰禅师),在近现代则有保路先锋罗伦,民盟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等等。1958年西充被四川省命名为“文化县”。

    深厚的文化积淀,厚重的人文精神,为西充教育发展提供了优质土壤,而西充中学为西充的“文化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充中学的前身是1923年创办的西充县立初中,1950年西充解放后,人民政府将私立巴蜀中学和私立育英中学并入县中成立西充中学校,1953年,省政府部门正式定名“四川省西充中学校”,并确定为四川省重点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县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历代西充中学人的共同努力,西充中学一步步走向辉煌的今天。如今,她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实验校,其教育质量在本地区名列前茅,获得过许多殊荣,成为巴蜀大地一颗耀眼的教育明珠。她的办学思想,她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都是西充文化的一部分,为西充“文化县”增添了最为厚重的含金量。

    办学理念 蕴含民族文化内涵

    西充中学又是“文化县”的最大受益者。“文化县”的优质土壤,西充人的吃苦耐劳、艰苦朴素、自立自强、勤奋实干的优秀品质,成为西充中学办学思想的文化源泉,西充人崇教尚学的传统,激励着西充中学一代代莘莘学子不懈奋斗。

    西充中学已经历了90年的办学历程,积淀了内涵丰富的办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创立之初,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周勖成制定了“公、正、诚、朴”的校训。

    公,即公心,要求做到公而忘私,办事公道,要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谋利益。做到胸怀世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正,即光明正大,品行端正,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作风正派,光明磊落,威武不屈,一身正气。

    诚,即诚实不欺,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对人诚恳,笃守信义,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事业,永葆忠义品质。

    朴,即朴实毋华,清淳自然,为人厚道,作风朴实,不虚妄,艰苦朴素,永远保持劳动者本色。

    在新时期,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21世纪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校训的基础上,提出“求实重效”。 

    “求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现代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踏踏实实按教育规律办学,在实践中提出带规律性的认识,在更高层面上指导办学实践。为人处事求实,工作作风求实,教育教学求实,学校发展求实。

    “重效”,就是追求实际效果,以实际效果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标准。不图虚名,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重视组织管理效益,重视教育教学效益,重视投资建设效益,重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公、正、诚、朴”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 强调学校要“以德育人”;“求实重效”主要体现了科学精神,强调学校要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强校”。这样,学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德育人,科学强校”的办学理念。而这一理念的内容即是秉承“公正诚朴”的校训,熔铸“求实重效”的校魂,更好地体现了学校的科学人文精神,成为一代代西充中学人高扬的旗帜,形成了西充中学的办学特色。

    文化管理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90年的办学历程中,西充中学始终把学校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的历程。

    近年来,西充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机制,打造富有特色的管理文化。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并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最终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是靠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力的互动来实现的。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过去的制度管理中,直接管理人的行为,教职工的一言一行都有制度约束,是典型的法治;目前西充中学正在逐步实现通过管理人的思想来间接的影响人的行为这一新的文化管理方式,即为文治。“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文化,要求学校管理必须关注人的生存,关注人的需求,关注人的发展。人有思想,有意识,有尊严,有需要。管理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和调动的过程,这就需要把人的管理置于对人的尊重、信任上,将管理制度置于人的“自觉”上。为此,学校用柔性政策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人文环境,力争使师生心情愉悦,工作学习有动力;用刚性制度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工作环境,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学校的做法是:

    首先,在思想上求得广大教职工对管理目的的认同。

    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凝聚了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的思想、原则和方法,目的是使每一个教职工都能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是为了学校有序、协调、和谐地发展。达成这种共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就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其次,充分发扬民主,让管理制度成为教职工的共同意志。学校通过每年一次教代会使广大教职工充分享受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学校领导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把治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愿望,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最后,吸引教职工参与管理,变规章制度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学校遵循“公正诚朴”的校训,每出台一种规章制度,先抓宣传学习,让师生明了是非。而对那些违犯规章制度的人也要做好工作,“颂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学校动员、组织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使他们在严格要求别人时,也严格要求自己,在参与管理中学会自律,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德育为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德育人”是西充中学育人的根本理念,“公、正、诚、朴”是西充中学育人的首要目标。

    “育人先育德”是西充中学历来的办学传统。在西充中学的前期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公民教育,“公、正、诚、朴”的校训,就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教育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构建起“以生为本”的德育文化。学校的做法是:

    第一,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员育人机制。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开展了“九五”国家重点教育科研课题—“构建全员育人的育人机制的途径和方法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逐步形成“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和“德育处—共青团(学生会)—学生干部—学生”德育工作的两条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机制,以及抓好个别典型学生的教育工作,即“点、线、面”相结合的德育机制。同时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环境建设,做到德育工作的序列化、制度化、科学化、长效化,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成就未来。西充中学抓养成教育首先抓学生对行为规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每一种行为规范对他们人生的意义。其次抓行为规范的遵循。同时建立行为规范养成的表彰制度,促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西充中学历来重视环境对育人的影响。学校重视校园内部的环境建设,力求让“一切物质为育人说话”,无论是道路和房屋的命名,还是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无论是花草树木的配置,还是色彩的搭配,无不“物化”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如今的西中校园,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全新的校容校貌相得益彰:建筑造型展示美的内涵、道路设施蕴含美的寓意,庭院花园展示美的内容;教室里、走廊内、广场上,名人名言、名师名画、名言警句;报刊、专栏里妙笔美文;广播、影视等多媒体展示奋发向上的内容……学生在校处处都能受到美的熏陶,处处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可以说,在西充中学,教育无处不在,德育无时不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