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质量核心 做实育人文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宋德昭 宋广新

    在不久前公布的山东省属高校专业评估中,曲阜师范大学8个本科专业类排名全省第一,涵盖了21个本科专业,占该校总专业数的近30%。在曲阜师大,类似的亮点还体现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连续四届全国一等奖;在第三批全国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中,一级通过率占参试总人数的72.7%,高出山东省平均水平40多个百分点;2012年,首批入选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

    记者日前走进曲阜师范大学,去看看这一串串闪光的数据支撑起来的教育质量是如何提升的。

    教改“三跨三协同”

    “要实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是动力,创新是关键。”采访中,学校党委书记荆兆勋谈得最多的就是创新。

    早在2008年,曲阜师大在山东省内率先试行按“学科大类招生”,给学生第二次选专业的机会,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在今年的招生中,该校将这一政策范围拓宽至15个学院,覆盖全校60%的教学单位。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教学改革就是围绕学生的需求。”校长傅永聚告诉记者,学校将因材施教理念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每个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创新潜能。

    今年秋季开始,2013级新生将执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三跨三协同”将贯穿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所谓“三跨三协同”,即跨专业、跨学校、跨国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校所协同。这一修订后的培养模式施行“大类招生、二次分流、分段培养”,更加关切了学生的个性选择与能动性学习。

      人才培养肯下本钱

    “教学投入增加49%,办公经费压缩10%。”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化解债务负担的曲阜师范大学,在办公支出、人头支出等经费上继续过“紧日子”,将资金大力度投向教学环节,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夯实了基础。

    学校拨出专项经费,面向本科生设立了科研训练计划,学生自由组成科研团队、自主确定科研课题、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学校为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课题提供资助金。该计划实施6年来,学校资助本科生科研团队近700个,投入资助百万余元。学校对本科生科研的大力倡导引发了“连锁反应”,各学院纷纷推出配套举措,以评奖和资助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本科生科研。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训练计划的人数占在校本科生的近五分之一,投入的配套经费年均近千万元。

    校、院领导“推门听课”,教学督导实时评教,教学质量成为教师们评优、晋升的第一指标,考核不过关将被降级聘用、降低岗位津贴。三年一次开展教学奖励评选,对每位获奖优秀教师给予3万元至5万元的奖励。在上一届教学奖评选中,65名一线教师获得奖励,学校支出专项奖励资金近200万元。一位教授说:“这一举措是对优秀教师的巨大激励与鼓舞,更是对全校教师工作重心的有力引导。”

      课堂搬进厂房车间

    贺妮是曲阜师范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她只身南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公司资产达到1.5亿元。她的目标是,用10年时间跻身全球工业换热领域三强。谈到自己的成长之路,她说,是大学期间的创业教育点燃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对年轻人来说,这些星星之火般闪光的梦想,也许能在走出校门后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在曲阜师范大学,面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形成了特色,确立了优势,催生出一批令人欣喜的成果。学校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项目孵化环境,依托“青春创业社”等校内实体平台和13处校外创业教育基地,成立了创业联盟协会、CPT大学生梦工厂等10余个创业社团,会员近2000人。仅去年,就遴选出16个创业项目进行培育孵化,其中4个已经成功进入市场。

    把中学教师请上大学讲台,把大学课堂搬进厂房车间,针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该校已经形成了两大成熟的模式,即“全程化导师制”驻校教学实践和“实习与就业一体化”驻厂生产实践,建成各类实习实践基地219个。学校投入专门经费构建起“课堂—社会—实验室”相互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环环相扣、高质高效的平台流转中,毕业生实现了从“适应性”到“能动性”的转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