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教育长青 育人为本再续辉煌
截至目前,广州一中已经形成了以电脑机器人活动、无线电系列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信息技术应用活动为典型代表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群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模”(特别是车模)运动、无线电系列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活动。
广州市第一中学车模、海模队创立于2005年,每年都派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锦标赛和全国车辆模型锦标赛,并屡获佳绩。近5年先后组织学生多次参与了国内重大模型赛事及国际比赛,共有48人次获奖,其中2008年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锦标赛获综合团体冠军1次,21人次获得全国青少年及车模锦标赛冠军,11人次获亚军,1人次获季军。林骏奔、李嘉玮和王国杰同学还曾代表中国车模队到国外参加亚洲赛及世界赛。海模队近5年在国内重大模型赛事中共有29人次获奖,7人次获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一等奖,10人次获二等奖。培养了莫铭杰、符嘉美、黄濠华、卢彦光、张壁年、鲁文俊、任梓聪、陈子宏等全国冠军。
在开展无线电系列活动过程中,广州一中始终坚持面向全校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特长,因材施教的宗旨,树立“实践第一,比赛第二”的观念,立足于让学生们在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践证明,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许多身体素质平平、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也能在无线电工程、测向和电台比赛中获得出色的成绩。近5年来,在省市及国家比赛中共108人次获市以上奖项,取得巨大进步。
在广州一中,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层出不穷,“电动模型动力监控系统”、“基于小型无人飞机的应急通信中继系统”、“利用遥控器姿态控制航模的新型遥控器”、“节能环保‘水码’花坛”……学校的科技发明操作间里摆满了学生发明作品实物模型,宣传橱窗里也贴满了发明者照片以及获奖信息、专利证书。
近5年来,广州一中学生在参加各级的科技活动中,个人和集体共获得世界级奖励2项,国家奖项54项,省级奖项31项,市级15项,而参赛的作品大多来自科普系列活动。
如今,广州一中已是“全国首批科技体育传统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广州市普教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经过课外科技活动的训练培养,广州一中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已经有一项专利在手的吴芷丹同学,曾经在2012年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中获F2项目中学组冠军和ECO-B项目中学组亚军,正在准备申请中山大学自主招生。在一中,像吴芷丹这样,文化课和科技特长齐头并进的学生还有很多。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科技活动在广州一中的校园里点燃了崇尚科技、尊重科学、力求创新的精神之火,弥足珍贵。”在广州一中负责科技的黄捷老师告诉我们。
智慧校园:信息化新引擎
2013年7月9日下午的高中校区学术报告厅,广州一中召开了“教育部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暨“广州市首批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工作实施启动大会,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回顾与展望。同时,广州一中成为“国家教育部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成为广州市仅有的一所承担试点工作的中学。
在吴海洋校长看来,这是对广州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过往三个十年成绩的认可,也是对未来智慧校园的激励和鞭策。
诚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全球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从1984年广州市教育部门下拨13台AppleⅡ作为学生用计算机开始,到1993年成为广州市最早建立校园网的学校之一,10年间一中人掀起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潮。这是信息化人才涌现的10年。各学科老师积极学习计算机编程、文字编辑、数据统计等计算机应用知识,并涌现了一批编程能力较强的干部和教师,使广州一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及老师的信息化素养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在同行中处于的领先地位。
1994年8月,广州一中提出《1994—2000年学校现代化建设构想》,制定了未来6年的发展目标,并确定以信息化管理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开启了信息化应用成效辉煌的10年。
同年,第一届教育花会正式开展,内容包括试验课、班会、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电脑培训与考核等,为教师们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一个研讨的平台。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广州一中所有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
进入21世纪,广州一中的信息化建设开始尝试从数字化校园迈向智慧校园。2001年,广州一中开始在高三复习课中推广使用信息化教学,使该届高三高考取得历史上辉煌的成绩,在同类学校中位列之冠;2002年省一级复评再次推动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更新,建立千兆光纤为主干的校园网,计算机等信息化教学设备进入每一间教室、教辅室;2003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协调和统筹管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启动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为学校的发展决策提供了全方位准确有效的数据;2004年,广州一中申报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此后的10年,广州一中充分发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2006年-2012年教师参加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获得包括国家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市和区级一等奖在内的奖项,总数超过荔湾区其他学校之和,两年获得广州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的超佳组织奖和多年获区超佳组织奖。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校本课程开发,抑或是活动课程开设,广州一中都非常重视学生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培养,近几年参与各级学生电脑作品比赛成绩突出。2008年-2012年连续5年获荔湾区中小学电脑作品评奖活动优秀组织奖,科组6位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参赛人数、获奖数量多次位于荔湾区所有学校的第一名。2008年、2012年连续2届被评为广州市信息技术科优秀学科教研组。
如今,广州一中作为广州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正高举信息化大旗,构建智慧型校园,吹响了新10年的号角。
2012年,由吴海洋校长主持的《基于平板电脑的学生个性化网络学习模式探索》信息化试验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和广东省教育部门课题立项。在未来的课堂,学生将充分使用平板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每人手捧一台平板电脑,动画、电影在电子“课本”上活灵活现;做随堂练习,题目难度分五星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来做,提交后系统会自动批改;教师不用走到学生身边,就能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及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开个小灶”。
这就是“云课堂”。在广州一中信息中心王震洪主任看来,尽管当下信息化教学在多数学校已经得到普及,但是多媒体课件的普及仍然没有改变“老师讲、学生学”的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当前单一的电教平台已经无法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型课堂。因而,在广州一中的“云课堂”,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逐渐发展为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进而演变为“按需自主学习”的个性化网络学习模式(开放式自主学习)。
在“云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进度在系统提供的丰富资源中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或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并且随时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网络互动;老师则利用个性化学习系统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云端轨迹记录,譬如学生使用过的资源、提出的问题、发表的文章、完成的作业、测试的结果、网上交流的信息等等。这个记录库一方面帮助学生收集管理学习过程和记录,保证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研究学生学习差异的重要资源,是更为全面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
基于平板电脑的个性化网络教学模式,是目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层次的整合模式。“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广州一中适应21世纪的教育改革要求,培养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类精英人才,具有非凡的意义。”吴海洋校长如是说。
中西学养:走向世界的一中
广州市第一中学的首任校长司徒优是留美归来的教育博士,中西交融的教育背景形成了司徒中西交融的办学理念,使得广州一中在建校之初便受到了此理念的熏陶,这为此后的教学理念注入了中西合璧的新思想,也形成了“学养中西”的优良传统。
85年来,广州市第一中学一直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这一点同样体现在校园环境的建筑风格上。走进广州一中高中校区,行政大楼是仿照广州一中黄沙校区解放前建筑大师林克明设计的中西合璧行政楼而建,本体建筑楼高8层,雄伟壮观,红白相间,色彩明快,楼旁两侧矗立着中西方两位古代大思想家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塑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广州一中融合中西文化的历史前沿地位和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全球化浪潮正以其磅礴之势改变着整个世界,也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的深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在中国与世界互相环抱之间,新世纪的广州一中踏上了国际化办学的探索新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