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学生放学后不想回家的学校
精彩的课程还不止这些。修行也成为一门课程。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育英的学生就被浸润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学校的问道路,由古代66条名言组成,这是学生入校第一课。问道路的顶端是江山社稷石,这是学校标志性文化符号,寓意为育英师生要关心社稷,勇于担当。学校东侧的西翠国学书院,其梁、廊彩绘均选自感恩父母及一些英雄人物的传统经典故事,移步换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点滴精髓蕴涵其中。此外,学校的9栋楼也分别用孔子的“九思”——思明、思聪、思温、思恭、思忠、思敬、思问、思难、思义来命名,以期用其中蕴含的道理警醒学生。
“我选择上拓展班。虽然和其他班级优秀学生一起上课有压力,但是可以有更高努力目标。”“走班学习不一定要选择最难的层次,我选择培优班课程,正巧最喜欢的老师也在这个班上课。呵呵,真的很有趣哟!”这是六年级学生自主选班后的体会。
在育英,课程不再由校长或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的发展高于一切。同年级学生有共性,更存在差异,一本教材、一门课程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需要。于是,就有了学生可以根据各自学业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和课程的改革。学校“聚合各学科课程育人效力”,倡导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学规律,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目前,育英学校六年级已更名为初中预备年级,由学校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实行自主排课;初三年级和高一年级也开始实施引桥课程。学生在走班中逐渐学会了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和自己喜欢的课程。
校长声音:学校必须坚守课程的育人功能定位,并且不能窄化了课程改革。如果抛开这一点,即便中高考升学率再高,学校教育也会存在明显缺陷。作为办学者,如果被太多功利所裹挟,整个学校就会被带入一种迷茫和摇摆不定的状态,这是学校教育最不该发生的事。
观察手记
学校教育到底有什么用
■本报记者 时晓玲
“学校教育为什么?到底有什么用?”这是北京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经常拿来问自己,并且也喜欢和道中人一起辩论的话题。教数学出身的他天生一副爱穷究事理的性格,想不透的事情很难让他真正塌下心去做。到了育英这样一所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学校去做校长,他更得把学校发展的前前后后给摸个透。
“学校教育不可能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但它一定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功用。”面对时下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给传统学校教育方式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一些人甚至发出学校教育无用论的悲观论调,但于会祥不这么看。“学生是一个个生命个体,也是社会中人,面对未来,除了知识之外,他们还有许多能力需要习得,许多品质需要涵养,这是任何其他一种教育方式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学校教育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在育英学校,于会祥就是这么努力去做的。所以,他会首先在学校倡导打开、移走、甚或希图消除长期禁锢在师生心中的那些无形屏障和藩篱。“只有身心健康、愉悦的人,才会懂得打开自己,更加乐于接受,乐于给予。”理工背景出身的于会祥其实骨子里很人文,甚至不乏一些浪漫,这也就不奇怪他会在校园教育元素的设置上煞费苦心,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努力让每一个师生员工有归属感。
“我的理想,就是办一所学生放学之后不想回家的学校。”这是于会祥在一次学校经验交流会上说的话。一句平实得有点掉渣的话,却是于会祥内心真真切切想做的事情。也恰恰是这么一句不怎么起眼的话,打动了当时在场的许多校长。就连跟于会祥一起去的学校老师也禁不住感叹:我们的于校长,需要慢慢去读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