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丹青绘春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华南地区仅有的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及全国著名的八大美院之一,广州美术学院毗邻港澳,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及多种艺术文化思潮交汇之地,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对艺术创作的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创作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主流艺术作品,培养了大批主流艺术人才,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广州美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紧贴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让艺术直接为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并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使岭南艺术生生不息,恒久流传。目前,学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艺术类大学”目标迈进!

    坚守传统:艺术创作紧扣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

    广州美术学院一贯秉持和传承折衷中西、融会古今、海纳百川、和而不同、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文化传统,坚持“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会聚五湖四海艺术英才,弘扬和创新岭南文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思想和艺术创作的有效途径,增强主流价值观在师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铁肩担道义,丹青绘春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60年中,广州美术学院经历了多次政治风雨,培养出的艺术家却始终与主流意识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广州美术学院植根岭南,不断探索、创造并逐渐形成南中国特有的风景画新样式。改革开放初期,地处前沿的广州美术学院,最早开始了与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在保留中华艺术特点的同时,以艺术和设计为特色,广泛吸收外来艺术营养。在那个时代,以潘鹤为代表的广美艺术群体,率先“把雕塑搬到室外”,开启了中国城市雕塑服务于社会主义主旋律的新起点。

    广美创作了许多弘扬社会主旋律的作品,如胡一川的油画《开镣》、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黎雄才的国画《武汉防汛图》、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杨之光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等。这些精品力作教育、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学校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一代代广美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百姓,开展贴近人民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艺术教育与创作实践活动,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传统。广美强调教师要做到“艺以德为先”,通过对“德艺双馨”教师的奖励和宣传,进一步加强对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人才培养:思政教育融入艺术实践传递核心价值

    广美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在教育教学中传递主流价值观。广美党委书记陈潮光介绍,学校针对当前文艺大发展、大繁荣时期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艺术实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注意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反映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在引领师生创作价值取向方面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年来,广州美术学院借鉴艺术类思政资源和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创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广州美术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上注重体现艺术的创新性、审美性及实践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学校中国画学院2008级国画专业本科生黄祎天说:“艺术紧贴时代脉搏,是我在广美学习的最大体会。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学校在黄埔军校旧址做了一个长40米、横卧在地上的碑,把所有黄埔军校校友的名字刻在上面,我觉得这个作品非常有意义,这种思政教育的实践比讲理论更有效果。”   

    长期以来,广美鼓励师生参与国家和省(部)市各类主题创作,在创作中发挥艺术的美育功能,促进良好学风建设。近年来,广美获得了包括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广东省首届文化终身成就奖、全国体育美展金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标志性奖项。

    2012年,受中央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团中央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组队赴京参加央视播出的“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唱给党”2012年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参演节目为动漫创意节目《遐想》。该节目为学校自主编创,紧扣美术院校专业特色,结合新媒体技术,令人耳目一新,在演出当日即成为全场亮点,赢得各方面一致好评。

    广美鼓励各教学部门实行“课题制”,重视教学与社会主流创作课题相结合。此项措施带来丰硕成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东省美术展中,共有118件广美师生作品;其中22件获奖;在“百年风云——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工程”中,广美师生共有41件作品草图入选,超过入选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南粤校园党旗红——广东省高校书画摄影大赛”中,广美学生获奖18件,占全省学生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一。

    广州美术学院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服务社会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举办了“心系汶川·画的慰问”师生作品展,共收到捐赠艺术作品790件,作品拍卖所得善款1000万元全部捐赠给灾区,在全国高校中屈指可数。

    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在校学生获得各类奖项5000多项,其中包括德国“红点设计奖”,博朗工业设计大赛全球22强,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作品,百人会英才奖,第十一届“挑战杯”二等奖,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作品一等奖等。广美一年一度的毕业作品展,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广州城中盛事。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省画院院长许钦松说,广美的毕业作品展,每年吸引超过13万人前来参观,颇具影响,已成为一道文化景观。广州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能独当一面”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设计类毕业生更是被业界誉为“南有广美、北有清华”。

    学科建设:外延拓展内涵深化相得益彰

    多年来,广州美术学院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陈潮光认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是关系到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两大核心问题,两者的良性互动将有效提升办学质量。广州美术学院现拥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三大学科体系,本科专业25个,涉及艺术学、历史学、工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艺术学、美术、设计、教育四大学科专业板块,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有计划协同发展,学科建设中积累的各类资源不断转化为教育和教学资源,有效增强了专业竞争力。

    2004年,根据形势变化,广美做出新的决策:重点建设美术传统学科,突出发展设计特色学科,深化美术教育探索,开拓新兴交叉学科,走“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学校在科学分析规划、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自身资源状况,不断加大专业调整力度,整合专业建设所需的各类资源,有效提高了新增专业方向的水平,推动专业建设快速发展。2010年,学校新增雕塑(公共艺术)、艺术设计(会展艺术设计)、绘画(书法篆刻)、绘画(实验艺术)4个专业方向;2011年新增艺术设计(品牌设计)、艺术设计(信息视觉设计)、艺术设计(影像特效设计)、绘画(漆艺)、美术学(艺术管理与策划)5个专业方向。学校对新增专业(专业方向)给予重点投入,以确保新增专业(专业方向)的办学条件和设施建设。

    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广美获得新的突破:2009年,“工业设计”专业获教育部门第五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雕塑”专业获教育部门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绘画、雕塑、美术学、工业设计共5个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称号。学校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通过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课程建设,本科课程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已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5门。

    “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校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将进一步推进和巩固艺术设计、绘画、雕塑、美术学、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内的特色和优势,为我校学科、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陈潮光很自豪。

    为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广美先后建立了38个固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并与多家企业、单位开展长期合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群,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学校的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广东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也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及国际合作交流,扩大对外交往,重点建设有实质性、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项目。迄今为止,广美已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英国斯莱德美术学院、法国阿维尼翁高等艺术学院、德国白湖艺术设计学院、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艺术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并通过交换师生、举办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开展工作坊和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扩大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了知名度美誉度,也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了更多的国际平台。

    教学改革:毕业作品展彰显办学特色和创作风格

    随着学科调整,广美各院系在教学改革中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与创作风格。一年一度的毕业生作品展成为展示各院系风格和检验教学改革成果的舞台。2013年,广美共有26个专业(专业方向)1195名本科生毕业作品参加展览,作品约1200余件(组),主要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等多个艺术与设计门类,参展作品数量庞大,材料形式多样,艺术语言丰富活泼,洋溢着青春气息,不仅体现了学校教学体系与艺术创作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体现了青年学子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生活的艺术创意与构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