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发微博政府也要“伸手”管?
■邓海建
有人说,这是一个“人在江湖、‘微’不由己”的时代。这不,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教体局启动“校长上微博”活动,120名公办学校和幼儿园的校长、园长被要求“每天刷微博”,否则就要被问责。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社会热议。长清区教体局一位副局长对此回应说,该区各学校的官方微博可能建了一段时间了,但在使用方面存在更新不及时、领导重视不够等问题,因此教体局“每个月都有一次排名,就是建立一个量化考核”。
如今,教育在无“微”不至的时代背景中,已经无法忽视“微传播”的威力。点滴细节、方寸内容,在微博的链式传播中,足以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事件。因为微博,中国农大校长信箱“神回复”走红网络;因为微博,张家川发帖被拘少年一波多折后重返学校……微博在改变信息传播与沟通范式的同时,显然也对教育领域多有濡染。
校长该不该上微博、学校该不该有“官微”,这其实已经是没有疑问的话题。教育要信息化,校长当然也不能活在农耕时代。当学生在微博上以公共话语的姿态风生水起,教改课改如果永远满足于偏安一隅,恐怕迟早会遭遇更多的不适与纠结。引导校长们上微博、发微博,初衷无可置喙。事实上,校长善于利用微博的例子也不少:前些时日,重庆铁路中学一位学生家长就希望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并愿意为此匿名出资40万元给学校捐赠非智能手机。该校校长就特别发了微博和微信向公众征求意见,并迅速引起热议。学校广开言路,教育管理就容易赢得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只是,长清区“校长被发微博”事件之所以备受舆论关注,显然并非因为制度设计本身的问题,而是强势问责、“逼发”微博。爱发微博固然是好,不发微博也不见得就要动辄得咎。各学校有各学校的情况,“一刀切”地要求学校成为微博活跃用户,考量到信息供给与需求的规律了吗?发个微博,还要数量考核,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以数字说话的“学雷锋竞赛”。教育信息公开应该尊重客观规律,逼得太紧,容易沦为形式主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网站上的“蜘蛛网”或者“僵尸化”现象,不正是当年“一刀切”以考核促推进的结果吗?
参差多态,美之本源。教育,更要注重多元,关注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地方职能部门在因应时代、贴近民意的时候,选择怎样的姿态、构架怎样的路径,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亟待规范的责任。如何正确对待信息化、如何将网络触角有机融入教育版图,不仅任重道远,更要审慎而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