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深圳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在不断提升。得到政府资助的普惠园让家长感觉“这是一所有政府管的园”,是“一所可以信任的园”,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工交第一幼儿园园长祝慧瑛告诉记者:“一成普惠园,生源暴涨。”去年9月,这里只有50个招生名额,但是有180个孩子来报名。

    政府主导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同时,如何保持事业发展活力?

    探索建立广覆盖的成本分担机制、有效的教师收入保障机制、多元的办学体制和模式

    在深圳,政府主导作用体现在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规范提质、队伍稳定,并逐渐形成了保证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机制。

    和深圳的移民城市状况吻合,深圳学前教育的另一大特点是:生源结构中非户籍人口子女占2/3以上。他们能否享受到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直接影响深圳学前教育实现公益普惠的水平。

    在探索建立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过程中,深圳将一笔钱直接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发放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每年每人发放1500元。这个补贴标准计划将逐步提高。这笔钱直接分担了家庭学前教育的成本,符合深圳人口管理政策的非户籍幼儿同样能够享受。以一名在普惠园就读可领取健康成长补贴的在园儿童计算,政府对家庭的学前教育培养成本分担率达到了22%。

    深圳推行的各项措施带来了公益普惠的明显变化:

    实行限价制度,带来了明显效果。在深圳,民办园靠收费维持运作,曾经出现保教费连年上涨。现在,政府对申请成为普惠园的民办幼儿园收费限价,个别区还实行了降价措施,入园贵问题明显得到缓解。全市503所普惠园平均保教费标准低于800元/月,且将在3年内保持稳定,各区民办幼儿园申请调整收费的比例明显下降。

    郭雨蓉告诉记者:每年建园、增加学位不难,难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面对民办园多,教师流动性大,不稳定的“教情”、“园情”,深圳正在探索如何建立起幼儿教师收入增加的保障机制和专业成长的通道。

    从2013年开始,深圳给长期从教的保教人员发放津贴,符合条件的可得到300-1000元/月的津贴。同时,深圳还对普惠园有一条硬性规定:人员支出必须达到当年保教费收入的40%以上,其中政府产权园必须达到50%以上,教师最低工资不得低于全市当年职工最低工资的1.5倍。这一办法规范了民办幼儿园收入的使用,确立了民办园教师收入提高的保障机制。

    2012年开始试点的70所普惠园,当年人员支出达到保教费收入的59%,比2011年提高了13%。平均工资从2011年的2359元/月提高至2013年的3112元/月。一名在普惠园长期从教的教师预计可拿到3600元左右的工资和津贴,比2010年2100元的平均工资提高了71%。全市70所普惠园试点教师流动率从2012的10%下降为7%。回龙埔幼儿园园长张文娟告诉记者:成为普惠园后,没有出现一个教师辞职。

    在发展路径上,深圳的设想是:普惠性幼儿园、新型公办园、非营利性幼儿园、普通民办园并存,探索多元办园体制。借鉴国外和毗邻的香港地区的经验,深圳期待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性幼儿园。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筠说:鼓励社会组织举办非营利性幼儿园,鼓励普惠性幼儿园转为非营利性幼儿园。

    2014年,深圳将新增100所普惠园。在增加编制难、传统的公办园难以继续办下去的情况下,深圳创造性地提出,通过“以事定费”方式、组建现有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实体、将新建政府产权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分园等多种方式,探索新型公办幼儿园办学模式和体制,加速扩充公办优质资源。

    马芹娣向记者展示了一幅深圳幼儿园未来结构图,其中,特色幼儿园占20%以下,普惠性幼儿园占60%以上,普通幼儿园占10%以下。在做大普惠性板块的同时,不排斥个别满足选择性的特色幼儿园保持较高收费,也不采用粗暴取缔的办法去硬性消灭那些办学条件比较简易的普通幼儿园。保持灵活多元的发展格局,这也许就是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的学前教育发展活力所在。

 

    【改革者说】

探索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之路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局长 郭雨蓉

    深圳是我国最早经济特区和最大移民城市,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程度较高,人口长期大幅增长,非户籍人口占全市人口总量超七成。立足实际,深圳正探索着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之路。

    坚持走学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之路。满足大规模、多样化幼儿园学位需求,是深圳学前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深圳要求新建住宅小区需同步配套建设幼儿园,建成后将产权移交给政府,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3年,学前教育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举,每年平均增加近100所幼儿园、3万名在园儿童和4500名教职工,服务对象覆盖不同户籍人口,较好地满足了3至6岁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坚持走政府主导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之路。深圳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整体规划和实施,持续加大财政投入,2015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将达到财政性教育经费的5%以上;对普惠性幼儿园提供奖励性补助、发放保教人员长期从教津贴和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有效调控民办园收费,提高待遇稳定队伍,分担家长学前教育成本;通过民办园自愿转型、政府产权园普惠办学等途径,快速构建和扩充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广覆盖、保基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的社区覆盖率已超过50%。

    坚持走学前教育多元办学和规范、优质、特色发展之路。持续探索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鼓励集团化办园和特色办学,鼓励与港澳地区和国际交流合作。在全省率先实施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幼儿园骨干教师继续教育财政资助制度。加强培训和教研指导,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建立优质办学奖励机制,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深圳正在研制鼓励和扶持非营利幼儿园发展的新政策,并在学前教育管办评分离等方面进行探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