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过是一场自我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吴祥辉著 上海三联书店

    ■冷玉斌

    台湾作家吴祥辉,1975年以《拒绝联考的小子》冲撞教育体制,为人父后,又面临小儿子吴培正的教育困境,于是再次出发,以两百多天的亲子“高尔夫球之旅”磨砺肉体,重塑心灵。他全身心投入,不离不弃,悉心教诲,让一个“被老师教坏的”孩子重新寻回自我,开始崭新人生。《我是被老师教坏的》所述正是这一段旅程,一场陪伴,一番人生和一纸省思。

    本书主人公吴培正,从一年级四年级,表现都是一等一,可惜成长这件事,从未有过直通车,出发与抵达,其间总会绵延又曲折——培正的岔路从五年级开始,在转到人文国中小后,又因故停学,这样的背景下,吴祥辉决定“放掉所有预定的行程”,陪他走一段不知会有多长的“心灵复健”之路。是的,成长,也从未有“预定的行程”。

    爸爸清楚地知道“孩子野了,接受不了太急促的教育”,慢慢来,在耐心地“停看听”之中,一家三口踏上了亲子“高尔夫之旅”。连续九周,妈妈奔波于学校与球场,体力不支累倒后,12年没开过车的吴祥辉“老手新上路”,陪儿子“淋着雨,顶着冷冽的寒风,每次都要走完约长达六公里的十八洞”,尤其重要的是在过程之中,吴祥辉让儿子渐渐领悟,“快乐的人生一定是进步的人生”,学习“情绪控制”,调整“思维模式”,发现个人潜能,朝可能的目标勇往直前。听起来异常简单,好像对症下药的感觉,事实如此,可是,教育的困难不是抓药,而是对症,培正的复健如此成功是很难得的,起初吴祥辉只是“隐约觉得”高尔夫球可能会是培正的复健良方,因为它“零抱怨”、“零冲撞”、“零谎言”,完全是一项自己面对自己、自己挑战自己的运动。还真如他所料,高尔夫球果然适合,不过四个月时间,转化了培正充满抱怨和不满的心灵,重建目标与热情。

    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正遇到吴祥辉,高尔夫球遇到吴培正,都是这样。当初的选择想必缘于吴祥辉对儿子和高尔夫球运动双重的理解,不仅理解,还有接纳,使复健之路走得顺利。要知道,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难的便是理解——只有充分理解孩子才能准确找到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策略。吴祥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学理解案例,就是教育者看到孩子诸多未完全成熟的方面,在他们个性有缺、能力不足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而不是简单压制。另外,全家一起参与的复健,建立在从未变化的信任与接纳的基础上,这也是教育得以发生的重要前提。

    忘了是哪位朋友转来一条微博,说从来就没有什么家庭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做父母的认真工作,认真生活,好好爱家人,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之道无他,爱和榜样而已。”书是讲儿子成长的,吴爸爸却有意识地插入了自己年轻时代的经历,以之验证台湾教育历经多年依然荒谬。个人成长历程的挖掘,本来就是好的家教资源,诸如生活中的“归纳性思考”、“结构性观点”、“有机体学校”的介绍,印象深的还有爸爸学英文的故事,“灵魂时光”的安排,将这些带给儿子的同时也让自己重温。吴祥辉牢牢记得自己年轻时的“灵魂时光”,他很早就相信“人一生的成就决定于晚上七点到十点之间”,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这段时间只能是在做功课,而应该更性灵更自由地灵活运用,比如“阅读”。确实,做家长的有多少伟大的教条或人生经验,值得或能够教育孩子?吴祥辉做的就是那个“榜样”,这本书甚至就是他作为“榜样”的额外奖赏。

    爱,不过是一场自我教育,后来的收获,都是额外奖赏。(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总有一些伟大的作者启发我     下一篇:新书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