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让梦想照进现实
文艺演出
建工课堂
电子课堂
理实一体教学
杜宏伟校长指导化工科学生
中国·西南,群山环绕着我国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在这座历史悠久、朝气蓬勃的城市“心脏”——渝中区,坐落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工业学校,学校大门上除了熠熠生辉的校名,还挂着由国家教育部门等三部委认定的“全国制造业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批准设立的“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环保部门认定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培训机构”、国家教育部门等三部委批复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等多块牌子。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一块块烫金铭牌是建校58年来,学校秉承老牌中专学校的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缩影。
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源头活水”
对于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如何保证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技能型人才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技能培养,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发展中始终纠结的一个新课题。
作为首批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如何开门办学,不断吸收行业、企业资源,创新校企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难题。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对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重庆市工业学校校长杜宏伟说,“职业学校办学要办出特色最根本的还是校企合作,如果没有企业、行业参与,就不可能办出成功的职业教育。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只是简单的学生顶岗实习,而是要准确摸准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和走向,将行业和企业等社会资源引入到学校的现实办学实践中来。”
近3年,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重庆市工业学校先后与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等9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设有“旭硕班”、“鸿准班”、“天来班”等21个企业冠名班,实现“订单式培养”。同时,学校还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教育教学实习,实现“工学交替”,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成长,在探索中成才。
学校不但每年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行业一线需求。同时还积极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7月,重庆市工业学校邀请60多位各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了6大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到校指导专业建设,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工作。
学校数控、电子、建筑、汽修、化工等重点专业为培养更多企业“用得上、留得住、有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改革。深入企业行业广泛调研,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围绕职业学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审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参与校本教材开发。各专业及时从企业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任务,从而构建新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形成了“校企合作、多方支持、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自2012年6月示范校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重点专业先后深入56家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31次,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45个,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标准33个,设计学习情境158个,编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4份,其中数控、电子、化工和建工专业分别构建和实施了“基于工作岗位的工学一体”、“工学结合、订单式”、“螺旋推进式”和“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专业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校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达21个,工学交替学生达1920人,校内生产性实训达69%,顶岗实习学生比例达97%,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以化工专业为例,该专业参加重庆市职教专家举办的行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等专题培训,组织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人员深入重庆市长寿、涪陵、万州、潼南化工园区等13家重点化工企业,广泛开展行业发展与趋势、人才需求、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跟踪等调研活动,与其中6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3个企业冠名班,形成化学工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并进行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报告,制定出化学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并努力实施,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5月,学校化学工艺专业被评为重庆市中职学校首批重点专业,该专业学子也频频在全国技能大赛上屡获佳绩。
与此同时,为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学校按照“多途径、多元化、多层次”的思路,积极拓宽办学模式,形成了校校、校企、学校与园区的多途径联合办学,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多元化办学,以及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中级技能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相衔接的多层次办学模式。
广泛的社会调研,不断给该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源头活水”。2005年以来,重庆市工业学校在借鉴德国、澳大利亚职教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并先后承担了5个市级规划课题,开发校本教材87种,正式出版市级、国家教材45册,为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课程改革让“市场说了算”
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学生难以学以致用,一边是企业大闹“用工荒”,一边是学生毕业了难找“婆家”,导致一些中职学校陷入办学困境。
针对这种通病,重庆市工业学校在示范校建设的牵引下,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为推动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该校推行“大改、中改、小改”的课程改革模式,大到对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中到对一门课程改革,小到对一堂课进行改革探索和尝试,全面推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在全校开展。
以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化学工艺专业为例,该专业在广泛调研行业企业的基础上,根据生产一线的工作流程,以职业与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单位,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编写原生态的教学材料或讲义,形成课程改革极鲜活、极原生态的一手资料,同时吸收9名企业专家和4位能工巧匠,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参与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开展大改、中改和小改试验。仅过去一年,该校化工专业就累计大改课程9门、中改4门、小改全覆盖,积累教师特色课堂教学典型案例39个,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教、学、做”的统一。同时,为了满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能顺利实施,进一步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手能力,该校化工专业大量建设化工仿真实训机房。仅去年一年,该专业就新建1个60台电脑的仿真机房,新增1个天然气制甲醇工艺大型工段仿真操作软件和化工工艺素材库,新增训练工位60个;完成2个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1个中控实训室和2个综合检测室的建设,新增训练工位42个。
以市场需求为改革坐标的,不只是化工专业。如今,该校的课程改革结合各自实际,正在改革的“试管”内不断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实验。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该校建工专业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特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设以“以工作顺序和任务为导向、以知识能力和素养为核心”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企业生产任务为载体,融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特点,在教学中实现理实与工学的双结合。
——按照企业、行业对电子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电子专业以电子类岗位群的工作内容、任务和过程为参照,将电子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入”的教学模式。
——该校数控专业在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进行了27次特色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总结和提炼出“1︰3”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地实施了“螺旋式互促法”、“角色转化法”、“技能竞赛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
在重庆市工业学校,“市场说了算”的课程改革并非一句口号。走在该校校园内,处处都能看到办学者对于职业学校与市场关系的独特理解。该校各专业在进行实训基地、教学环境、场地管理制度建设时,别出心裁地将实训场地的动态管理栏、实训室分布图、消防警示、专业科室文化建设、专业知识宣传栏、7S管理宣传等细微环节,全部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