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到现实 减负如何落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余海波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难题和热点。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4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上,来自全国的85位地市教育局长就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显示,地市教育局长对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达成诸多共识,普遍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非常有必要,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宜“一刀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维护教学秩序。95%的教育局长认为必须维护教学秩序,严格遵守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不能随意增删教学内容。教育管理部门应遵守教育规律,坚守应有的教育价值观,不能因为社会上要求增加诸如安全教育、经典诵读的内容就随意删改课表,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随意增加学习内容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一些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仓促上阵,也未必能教好学生。确实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编入正规课程,或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去。目前存在的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阶段知识割裂的状况,需要在国家层面整合各学科之间的学习内容。

    降低课程难度。当前的教科书越编越厚,教育局长认为一些课程的难度实际是可以降低的,尤其是英语科目。目前,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学生,要学习三门语言,既要学习本民族的母语,还要学习汉语和英语,加上民族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并不好。89%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有必要降低英语学习难度,缩小英语在中考高考中的考试比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英语达到基本的听说和阅读水平就可以了,少数学生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继续学习英语。

    精心设计作业。减轻学生过多的课外作业是有必要的。过多的课外作业使学生厌学,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留给学生的作业需要精心设计。《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再次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小学一到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有局长表示担心,如果农村学生不做作业或者很少做作业,可能会加大农村和城市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改革考试模式。92%的教育局长认为应该改革高考模式,制定新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改变以考分作为对学生和学校唯一评价的政绩观。调查显示,一部分地市教育局长对学生实行等级评价制度抱有疑虑,33%的教育局长反对实行等级评价制度,认为学生成绩等级评价办法在我国并不适用,分数依然是科学的考核办法。

    提高课堂效益。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与教师素质、教学能力有关。教育局长认为,只有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减负才会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既要减少学生作业,又要保持教学质量,必然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目前,一些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学水平低,需要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制定完善教师准入、培训和退出机制。

    力推教育均衡。教育均衡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育局长一致认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再次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小学生阳光入学是好办法,但也有不少局长表示这一措施在短期内落实的难度大,目前很多地方学校之间的差距大,择校仍然比较普遍。择校是领导干部在写条子,政府部门的人员在凭借权力挑选名校,有的教育局也利用择校来为教育部门争取资源。

    依法监督检查。尽管教育部曾经多次提出减负的要求,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是减负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对减负工作的监督可以是行政机构的监督,也可以是社会、家长、学生全面参与的立体监督体系。《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再次征求意见稿)中没有监督执行的具体措施。教育局长们认为如果要使减负十条得到真正落实,需要尽快出台详细的细则,否则,政策容易流于形式。

    重树家教观念。政府在倡导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一些家长却在给孩子增负。一些家长在错误的舆论导向下,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盲目给孩子报很多课外班。减负还需要减轻家长的思想负担,需要家长转变成才、成功观念,对子女学习有合理的期望值。

    (作者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