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领 服务社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成立大会。

    学院教师、学生电厂实习。

    学生在企业进行设备维修。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内蒙古工业学校。建院60多年来,学院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突出行业办学特色,完成了学院发展史上一次次华丽转身。

    2006年,原内蒙古水利学校(含水利职工大学)整体并入;2008年,学院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完成新校区建设并整体搬迁入驻;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批准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2012年,被教育部门确定为全国33所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之一。2013年学院主动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设置新增风力发电设备及电网自动化专业,形成了以冶金、能源、制造、土建和水利类专业群为主体的专业结构。在推动自治区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自治区仅有的一所能源、冶金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骨干建设三年,是学院高速发展的三年,是跨越式飞跃的三年。三年来,学院紧抓机遇,积极探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国家骨干建设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突破口,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很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校企深度融合 实现多方共赢

    学院坚持“立足内蒙古,辐射全国,服务能源与冶金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秉承“校企携手,锻造塞外能工巧匠”的办学理念,创新“校厂一体,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质量,紧密围绕自治区经济和能源、冶金行业的需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系统地进行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为核心的项目建设,形成了办学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学科专业优化、应用型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学院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成立了由自治区经济信息化委员会领导担任理事长、12家大型能源、冶金企业和“政校企育人基地”负责人任副理事长、151家企业参加的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建立了能源、电力、冶金、机械和水利5个二级专业分会。成立了由学院牵头,184家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组成的内蒙古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和职教集团的成立,为初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中高职衔接、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以及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办学活力等方面搭建起广阔的平台,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先后与阿拉善左旗政府部门和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合作,建立了政校企育人基地;与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公司合作,组建了“高铝资源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和各专业分会的平台,充分发挥政校企育人基地和“高铝资源学院”的作用,把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推向制度化、平台化,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共建二级学院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3年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建设国家能源、冶金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和自治区能源、冶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专业与能源、冶金企业紧密结合,通过与企业共建二级学院、校企人才共育基地、“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深化和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深化了“理实一体,双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了“4321”式人才培养模式(获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实施了“学训结合,四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冶金技术专业以订单培养为基础,实践了“校企共育,分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深化了“四个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施了“学做合一、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深化了“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是教育部门、国防科工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开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以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水平品牌专业为抓手,深入区内外大中型能源、冶金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职业教育首批示范性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能源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冶金技术等4个专业为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等15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成为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工程测量与监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职业院校示范专业。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引入能源、冶金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公司、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已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9门。学院引入能源、冶金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企业合作开发58门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课程。

    建设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院建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9个具有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包含151个实训室,有校外实训基地256个,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1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3亿元。学院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承担维修电工、机修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电焊工、发电厂电动机等29个工种的培训鉴定任务,其中2013年新增8个工种。2013学年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职业技能鉴定所。学院与美国通用公司合作共建“GE自动化系统”实训基地,还建有自治区工科院校中规模最大、工种最全的“校中厂”之一,拥有车、铣、刨、磨、镗、钳、焊等机床和设备320多台(套)。学生参与毛坯生产、粗加工、精加工到装配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促进了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水平的重要基地。    

    着力打造校园文化 夯实办学内涵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把学生素质教育纳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富有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以及传承创新功能。

    从2005年开始,学院每年开展的“校园文化技能艺术节”,以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吸引了大批学生参加。从参赛选手、表演者到裁判、评委、工作人员以及观众,师生们每个人都在“校园文化技能艺术节”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每年除了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外,在校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了“校园文化技能艺术节”中。连续举办9届的校园文化技能艺术节,参与学生已经超过5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2011年被教育部门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

    为彰显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院在制定活动方案时,突出了“爱我学院、爱我专业”技能型比赛内容。从最初的三、四个比赛项目,增加到现在的10多个比赛项目,在比赛工种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要,从选题、练题、理论测试、实际操作、成品展示等多环节准备,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学院还十分注重学生社团建设,从学生需要出发,倡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些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民间组织,把兴趣转化为动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社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加强专业技能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多名教师、学生代表学院参加全国及自治区科技文化类比赛,取得好成绩。截至目前,共获得各类奖项百余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能源、冶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其中77%以上的毕业生在大中型企业就业,80%以上的学生专业对口,薪酬待遇高,就业率一直位居全区前列。学院被教育部门评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部门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三年骨干建设 学院实现跨越发展

    骨干建设三年,学院以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出发点,以校企合作制度为保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高质量完成了骨干院校建设任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