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放开,教育压力山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口专家翟振武测算:四五年后出现人口高峰,将新增1000万左右儿童 

    多位教育专家担心:学位吃紧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外地孩子没有学上 

    地方教育局声音:扩大规模的同时适时调整资源配比结构

    ■本报记者 常晶

    连日来,伴随着“单独二孩”政策在各地的逐步落地,新一轮人口增长开始在各地显现。人口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深刻影响我国人口数量与结构、国家粮食安全、医疗、教育等“国事”,更是关乎2000万个家庭的“家事”。那么,我国教育资源能否招架得住这即将到来的入园难、入学难、升学扎堆?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人口专家、教育政策研究者以及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潍坊、包头等地基层教育行政部门。

    “单独二孩”会导致婴儿潮吗

    每年平均增加200万,持续六七年,累计新增1000万左右幼儿 

    “盼望可以生‘二孩’的政策盼了8年,事实上我已经决定为此放弃工作了。”38岁的张紫雯,在一家不错的事业单位上班,8岁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已步入高龄产妇的她十分着急,一直想再要一个孩子,可是由于爱人不是独生子女,他们与“双独”政策擦肩而过。

    与张紫雯情况相似的家庭有多少?“‘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实后,在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个家庭。”人口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接受采访时说。

    翟振武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是我国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智囊之一。他介绍说,“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基于为期5年的调研,调研覆盖2000多个农村(城市“单独”家庭数据较为完整,农村存在大量非政策内生育的情况,所以摸底农村加城市成熟的数据基本能得出准确数据)、10万户家庭。根据国家卫计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上述1500万至2000万单独已育一孩的夫妇,大约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那么,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是否会出现符合条件的夫妇扎堆生育,导致“婴儿潮”?

    翟振武回应道:根据调研情况测算,第一年大约有100多万人,第二年约有200多万人,第三年可能达到300万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政策启动后的第四五年,将会出现生育堆积的释放期,由此形成一个小的生育高峰。此后发展趋势走低,但是这个走低并不是恢复到政策前的原点,而是在比原点高一些的水平上徘徊,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多轮测算,我国城乡一致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后,累计将有1000万左右“二孩”出生。由于农村的独生子女远少于城市,所以此次“单独二孩”政策影响的主要是城镇育龄夫妻。那么,城镇夫妻生育意愿强烈吗?

    据翟振武所做调研以及新浪网调查显示,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单独”夫妇,生育意愿也不尽相同: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二孩”生育意愿较低;二三线城市以及中小城市,符合条件的夫妇,大多希望新政策尽快实施。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连续18年总和生育率在1左右(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个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婴儿数。当总和生育率小于2.1,代表新生人口不足以弥补上一代人的数量)。

    此外,从全国各地的政策落地上看,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向媒体解答政策时说:全国各省(区、市)准备情况各不相同,启动实施政策会有时间差,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出生人口大幅增长的问题。

    那么,由于新政策累积增加1000万左右人口,是否会给已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国情带来巨大包袱?国家卫生计生委目前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5至1.6。2013年6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2年修订版》测算显示,中国2010年至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66。

    由于我国此前实施城乡有别的计划生育政策,许多省份实行农村“一孩半(第一胎是女孩的允许生二胎)”,甚至“二孩”政策,加之不可回避的超生现象,导致全国目前实际总和生育率已经达到1.6。

    翟振武说,“单独二孩”政策后,我国总和生育率会有所提高,但最高不会超过1.9。据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宏观调控角度看,国家将根据“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近年出生人口变动情况以及“单独二孩”政策启动实施情况,编制年度人口计划,加强引导调控,确保出生人口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防止发生大的波动。

    “单独二孩”后上学会不会更难

    本地人口学位吃紧,扩班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外地孩子恐被挤出  

    在采访中,符合政策的家长几乎表达了同样的担忧:“第二个孩子上学是不是更难了?”

    “人口数量直接影响不同学段教育机构的规模和资源的配置,对学前教育的影响首当其冲。”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学前教育系主任华爱华对记者说。

    以一线城市北京为例,2007年“金猪宝宝”带来16.1万人的生育高峰,2008年“奥运宝宝”再创17万人之高,2012年“龙宝宝”攀升至22万人的新高度。由此带来的直接民生问题是“入园难,难过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

    “北京有一个特殊情况,占人口总数37%的常住外来人口,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在北京解决。事实上,逐年增加的人口以及外来人口的涌入,使北京一直处于高生育、高入学率的阶段,我们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供不应求。”北京市教委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1月23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211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5万人。而《2010—2014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2013至2014年度,北京市幼儿园由前一年的1305所增加到1384所,小学数量基本上没有增加。

    人口在增加,教育机构数量变化不大,教育承载能力应接不暇成为必然结果。“‘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警示我们,要科学对待人口与教育的关系,将它作为一个常项来开展,掌握人口出生的峰谷交替规律、人口高峰的年龄结构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滚动趋势,以准确判断、布局教育的发展规模。”华爱华说。    

    全国特大人口城市——四川省成都市,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635万人,目前已达历史峰值。记者与该市武侯区计生部门联系,他们现在无法回答“单独二孩”后具体增加的人口情况,而相关政策还在制定过程中。

    记者从武候区教育局了解到,2013年武侯区入园儿童数约1.1万人左右,小学入学人数为1.2万人。“实际上,2005年至今,武侯区入学的很大一部分压力来自随迁人员子女的持续增长。目前基础教育段随迁子女比例已经达到总数的60%左右。”该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罗虹介绍说。

    浙江省是全国第一个正式落地“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政策落地后教育资源如何跟进?“我市每年小学招生人数在3万左右,现在计生局还没有确切的数据,预估未来每年将增加三四千名孩子。”杭州市教育局初中初等教育处处长蒋锋对记者说,“关键是这两年,我们的学位已经非常饱和了,为了保证入学只能扩大班级规模。”

    “扩班后教育质量肯定会下降。”蒋锋坦言,“我们的教师配备、教育资源的配备,是按小班化来设计的。新生人口增加,而教育规划还没有做大,只能解燃眉之急,先解决人进来的问题,再实现小班化发展目标。”

    采访中,多地教育部门官员以及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如果资源不足,有限的学位一定会先提供给本市户籍人口,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必然被“挤出来”。 

    有几分残忍的取舍,事实上已经在许多一线城市实行着。北京市、上海市许多公办幼儿园在招生简章中明文规定招收“具有本市户口的适龄幼儿”,一些幼儿园在招不满本地生源的情况下会考虑招收外地户籍幼儿。小学招生对户籍的要求亦是如此。

    在中小城市以及县级城市,当地相关部门的预测情况还算良好。“山东省潍坊市2013年新入园孩子数是8.23万人,小学入学人数11.1万人。”记者采访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学前科科长周立明时,他提供了这两个数字,分析一下这组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该市由幼儿园入小学人数将比2013年减少近3万人。

    此外,未被抑制生育意愿的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地,其教育资源受到“单独二孩”政策影响不大。

    面对人口压力教育如何接招 

    建立人口预测与教育规模结构预调整制度,避免应急性失误

    从2007年起,我国迎来第四个人口出生高峰,每年新生儿是1600万,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将在这个常量的基础上每年增加百万新生儿。在本已应接不暇的教育资源现状下,如何解决这一涉及千千万万家庭的民生问题?1000万将要到来的儿童怎样才能有学上呢?

    对于这一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较为乐观,他认为:“今年降生的100万左右新生儿将在3年后进入学前教育阶段,6年后进入小学教育阶段,这意味着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将分别在3年后和6年后迎来新的入园、入学高峰期。100万左右的新生儿数量占全国幼儿园在园总人数的2.6%左右,占小学招生人数的5.8%左右。相信及时进行微调,我国有能力承载这些新增人口接受教育的需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