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能量传递正能量 教育梦牵系中国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促进教育公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振能人深受鼓舞,更加坚定地践行在校内教育公平的征途上。“教育公平首先要做到校内教育公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要求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实施有差异的个性化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与实现校内教育公平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成为振能人统一的认识。

    振能的校内教育公平理想,就是力求在学校内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分配学校的教育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最合适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

    振能采取的是“精神底色+个性发展”的策略。首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积极倡导人文教育,然后以此为基础,实现教育的人文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绿色环保教育是学校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成为合格现代公民的重要抓手之一。2000年,深圳市宝安区教育部门鼓励中小学教师投入课题研究,学校挑中环保教育作为研究课题。在组织动员时,大家达成共识:“当我们退休之后回想起来,做环保这个课题,可能是我们在振能这些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们要立足于培养20年之后的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20年之后,环境保护肯定会成为人类意识的主流。”

    现在的振能小学校园,处处可见环保教育的身影。“办学特色:环保教育 绿色人文”几个大字赫然入目;学校运动场的山坡墙壁上爬满了青藤,如果认真细看,就会发现上面刻满了诸如声音污染、水体污染等环保图标;在教室的外墙上,你会发现一片绿洲映入眼帘,这里是学校设计的环保壁画,上面还标注了一些温馨的环保标语。除此之外,还有别致的环保垃圾屋、图文并茂的环保宣传栏等,学校精心地创设了一个处处体现环保特色的校园环境。

    学校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思想,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为进一步扩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将环保教育扩展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去,组织各班进行“班级环保研究”。在周一的环保主题班队会上,学生正在饶有兴趣地阅读着手中的《东游记》,这是张兴彬老师继《环境与人》后编写的又一套环保教材。由于师生反映很好,该教材还在《特区教育》小学生版中连载,让更多人了解了环保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在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带着“点点绿”小记者证的李瑾瑜同学正对着摄像机镜头侃侃而谈。这是学校“点点绿”电视台新一期作品的录制现场,本期电台活动的主题是“环保我先行”,小记者正在对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随机采访。

    近几年,点点绿行动营开展各类环保活动累计达100多次,学校的环保特色在一次次具体而有意义的活动中得到巩固。2006年12月31日,广东省环保部门、广东省宣传部门、广东省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文,授予振能小学“广东省绿色学校”称号。2009年,振能小学成为观澜街道循环经济示范单位。这既是对振能小学坚持不懈开展绿色人文教育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环境教育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建设绿色广东、构建和谐社会所提出的希望。

    近年来,学校系统推进学生课外阅读工程,建设书香校园,让广博的知识海洋作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各取所需的养分,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并于2008年跻身深圳市“书香校园”行列。

    从2006年起,学校开始实施“六个一工程”——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全校建设一个阅读阵地;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一天沉静阅读20分钟;每周上一节阅读课;每月落实一个读书计划。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展了“三个共读工程”——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2012年,学校又推动开展“悦读”工程,建设了“大书房”,添置图书,选定必读书目,推荐选读书目,精选古诗词改编为儿歌作为课前预备铃播放……现在,阅读已成为全校师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体验,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安静读书的“风景”。“悦读”工程成效渐显——在第九届深圳市童话节童话故事创作大赛中,全校共103人次获奖。

    为最大程度地方便学生并鼓励学生阅读,学校不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购买图书,定期对班级图书进行更新交换,而且全面启动学生“阅读系列”工程,由各年级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为学生选定5本必读书目和10本推荐书目,学校专款统一采购后,提供给学生阅读。“阅读系列”工程实施以来,成效初显,特别喜爱阅读的学生一个学期可以读70本书。

    振能人认为,教育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无论是大力推进“悦读”工程还是开展环保教育,学校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希望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有了绿色和人文的底子,振能小学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全面开花,几十个学生社团涌现在校园里,形成了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校在民乐、体育、美术、书法等第二课堂方面的成绩:在民乐方面,学校以“葫芦丝进课堂”为基础课程,探索民乐教育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民乐队多次获得区、市一等奖,其中2010年荣获广东省首届大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一等奖。在体育方面,学校注重打造体育优势项目,围棋、跆拳道开进课堂,学校学生男、女篮球队多年包揽观澜小学生篮球赛双冠军,2012年,田径队更是一路过关斩将,获得观澜办事处、龙华新区和深圳市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文化 到精神 以信仰   

    牵系民族复兴的教育梦想

    梁启超说过: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先生此言,已越百年,仍然振聋发聩,对于教育者,对于学校,尤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必然也只能以教育作为梦想的起飞点。

    振能是一座古老的学校,振能之风,是来自其自身血液的传统。“振于无境,能而有为”,这8个字本身揭示的就是对历史的尊崇。

    在百年历史中,振能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思想混乱的时期,“振能风”作为一面旗帜总是屹立着、飘扬着、书写着南中国的教育奇迹,俨然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在南中国的一个缩影。掩卷而思,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除了松元厦人一直保持的崇文尚武、尊师重教、尊重人才的传统外,还在于振能人一直坚持的两个重要理念,一是尊重多元,全面发展;二是夯实基础,注重修养。前辈们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点,比如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据振能学校校刊记载,在1948年的宝安县学生运动会上,振能学校的运动员们拿回奖牌、锦标近百,几占整个运动会的一半!

    2013年,学校在总结历史传承和广泛征集全体教师建议的基础上,重塑和修订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使振能的办学思想体系更加完善并符合新的时代要求。在办学思想体系中,以“以人为本,创新+服务”为办学理念,明确了人是目的,以人为本是基础,也是核心。包含3层意思: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为了人是根本,决定方向;依靠人是关键,决定效果;尊重人是策略,决定难易。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工作,教师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但其创造性的发挥是有条件的,是以其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的。基于此,振能教育管理首要的任务确定为教师第一,讲求服务,让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富有幸福感,从而用美丽的、鲜活的、充满激情的生命去感动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用柔软的、善意的、宽容的、幸福的心灵去触及一颗颗年轻的心灵。由此,对老师好一点、好一点、再好一点成为了学校的传统。哪怕是要离开振能,学校也尽一切努力去帮助。实践证明,让教师感受到教师第一,从而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落实学生第一的效果,比要求教师以学生第一要好,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架起一座振能人本理念与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的贯彻落实之桥,使理念与行动并重,教师从自发走向自觉。

    学校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水平,创办具有人文特色的精品型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培养目标。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是在坚持人本精神的基础上,把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作为办学的基本做法,注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体营造。特别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依托延续数百年的振能精神和近百年的悠久的办学历史,大力构建和谐奋发的精神家园,创办具有人文特色的精品型学校,促进教师和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一训三风是振能办学思想的外显形式,是“振能风”的核心要素。其中的“一训”,指的是“振于无境,能而有为”,最初作为家训,挂在松元厦宗祠中,代代相传,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振能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后来自然过渡到振能小学办学的境界追求,引领学校师生共同追求一种“意境”——振于无境、能而有为——于无境中抒大意、写有为,开阔自由视界,促进精神世界自由开放,增长更多学识,不仅有能力,而且有作为。

    校风“人本、和谐、阳光”,因为以人为本是振能小学办学理念之核心,人本就自然成了校风的首要关键词;和谐是振能小学校园氛围之追求,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人与自身心灵和谐之意;阳光作为振能小学师生总体身心状态之追求,包含健康、开心、向上之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