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松绑”后的自考之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赵玉凤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考的特性。跟大学统招完全按照国家确定的计划招生不同,自考专业能否存在取决于有没有考生来报考。因此能不能满足考生的需求就成了自考专业能否存在的主要标准。事实上,就是北京自主审批设立的19个新专业中,也已经有6个被关闭或即将收尾。有专家表示,自考专科专业审批权下放之后,专业设置的科学性、预见性、贴近性等都给有关部门带来了挑战。

    对于这项审批权的下放,也有人表示了担忧。

    由于增强了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有人担心,是否会因为专业调整的频繁而带来不稳定性,使得考生的利益受损。例如,对于停考的专业,前几年就已经报考了的考生怎么办?对此,汤幼龙说,对于要削减的专业,一般要提前两年发出预警,以便考生可以及时调整报考的专业。其次,即便专业停招了,仍然可以采用互认学分的形式转学其他专业。

    还有一种疑问与经济利益不无关系。在自考领域,很多高校都会为考生提供拓展服务,从单一服务考试,转而提供助学服务,覆盖考生学习全过程。记者了解到,2013年,仅江苏省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注册登记的社会助学组织就有18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是助学的中坚力量。

    审批权下放后,高校是否会因经济利益的驱动,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对此,一些业内人士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检验自考专业设置的关键是能否招来学生,若专业设置不合理,自然不会有那么多学生来报考,定会被市场淘汰。对此,有学者建议,需要考虑的不是高校的动机问题,更多应该考虑如何做好助学管理。比如,如何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开设、教育教学的组织、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为考生提供优质的助学服务。同时严格进行新增助学专业主考学校的审批,科学控制助学专业的办学规模。

    赖立则向记者表示,其实,自学考试的特点是学生通过考试来取得学历。提供助学服务的高校、机构,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保障质量的关键在于考试环节的公正、科学。在此基础上,助学高校、机构为了追求通过率等,必然要努力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应考生的需求,归根结底,教育部门只要把好最重要的考试关口,其他可以通过市场来调节。

    自考如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如何科学设置专业?如何明确自考定位?如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是新时代下自考发展绕不过的话题。

    “如果没有明确自考在当前形势下的定位,就没有科学设置专业可谈,也没有自考的发展可谈。”有研究者表示,做好定位,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自考发展的前提。

    当前,一些地区已经对自考明确做出定位调整。记者在北京了解到,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北京于2011年明确了新的自学考试定位,从原先学历教育的补充,转变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并举,力求形成“鲜明北京特色的终身教育形式,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自考培养人才的目标也被重新调整,从培养学科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的人群从外来务工群体、民办学校的在校生等群体,转变为更多为在职人员服务。

    贠新设想,在这样的自考定位与市场需求导向下,学习的主体变得多元,对教育的选择也变得多元。自学考试未来发展的方向,很可能是更加适应特定人群的“小专业”集合,取代过去大量考生选择少数几个专业的分布结构。

    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自考专业的科学设置至关重要。汤幼龙表示,自考专科专业的设置不仅要与地方需求相结合,同时,自学考试的专业设置也要适应转型期产业结构、社会需求的不断调整升级。比如,今后,老龄化社会步步逼近,社会对家庭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旺盛,专业设置能否响应社会呼声? 

    课程设计也很关键。

    成为自考专科专业审批权下放试点省份后,北京市新设置的专业中,“汽车维修与检测”如今已经停办。赵玉凤说,考试院在决定设立这一专业之前,请来了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用人单位代表以及行业一线的专家一起进行了多次调研,同时,这个专业也是北京人才市场需求量极大的专业。

    然而,精心的策划并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最终没有逃脱被关闭的命运。问题就出在课程设计上。

    在调研期间,来自高校的教授认为,学习汽车维修肯定需要学习高等数学;要看懂外文说明书,那一定要考核外语。这种仿造本科教育体系的课程设计增大了考生自学考试通过的难度。同时,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自学考试所学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也让不少考生觉得学习的知识陈旧,没法适应一线岗位需求。

    采访中,受访者建议,要发挥自考的灵活优势,在考核方式和教材使用方面,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尽可能贴近考生实际及岗位需要。

    汤幼龙还表示,要更多发挥不同高校优势学科的力量,比如,南京大学的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师范大学的英语和旅游、南京财经大学的会计等专业,若这些高校以优势学科开办自学专业,一定更受考生欢迎。

    科学设立自考专业,也离不开机制的建立。赵玉凤说,在实践中意识到,一个新设专业的成功需要考虑整个链条上的所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专业设置失败。有研究者表示,这就要求建立起进行专业设置的科学团队、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的专业评估机制,并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创新的火花往往能使自考发展别有洞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管理和财务与会计两个专业,近两年来都是江苏省专科段专业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如此受到考生青睐,是因为这两个专业是江苏省为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设置的。

    原来,江苏省在1997年率先提出并建立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把自学考试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覆盖到广大的农村。实验区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农村基层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应用型、实用型技术人才。实验区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大胆采用跨学科、跨专业开设专业课程的方式,在坚持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来设置专业的同时,适当增加了实践型、技能型、应用型课程的比重。

    北京也有自己的尝试,北京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新农村建设催生出一批新型农村合作社,合作社经济应运而生。而祖祖辈辈务农的农民对合作社经济如何运营一知半解。抓住这一需求,北京自考办选择了密云县作为试点,请来市农职院作为主考学校,为农民量身订制了一个新专业“农村经济管理(合作社方向)”。2013年11月公布,今年4月第一次考试,吸引了95名农村经济合作社成员参加考试。这些新型农民觉得所学的知识非常受用。

    汤幼龙还建议,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自学考试在学习手段上,也要与时俱进。可以尝试采用现代手段,借助互联网和各种移动终端,让学习者更方便。教育部门应加大投入,开发更多的网络课程,主考学校也应开发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在开放的大环境里,应该欢迎人们采用更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式,同时,教育部门也要研究如何将其学习成果认定为学分”。

    “考试环节也应该更加多样,不仅可以借鉴新兴的考试技术,进行考试方式方法的创新,还要加强对考生技能、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查。”赖立说。

    “自学考试还应该探索学习成果的转移认证,充分利用积累了30年的考试、评价经验和资源。”赖立说,比如,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在江苏参考了某主考学校自考专业中的几门科目,到了北京,仍然可以选择相同专业的其他科目进行考试,学分能够通用、互认,这会大大增强自考的吸引力,适应学习者的需求。从长远看来,这种融通不应仅发生在自考领域,整个继续教育领域都需要思考成果转移认证的问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