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象牙塔”反腐要盯住责任人

    环球时报 7月18日 作者:高波

    北大“天价培训班”、厦大“多事之夏”成为这几天媒体关注热点。就在不久前,教育部党组约谈了26所直属高校党委书记,北大、清华等高校负责人就党风廉政建设签字背书。其实,一些乱象丑闻背后,关联的往往是反腐责任主体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硬伤”不断,主要是存在监督执纪问责的“软肋”。而“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破局之道在于,盯住高校“搞党务、抓纪检”的责任人,确保中央“清淤祛毒”的决心和行动在象牙塔“落地”。

    【点评者说】部分高校所暴露的作风和腐败问题,暴露了监督执纪问责存在真空地带。而教育部党组约谈固然能给高校责任人敲警钟,让其更加关注并减少同类事件的发生,但真正“隔阻诱惑”、“克服软肋”,还需在机制上动脑筋,下力气。一方面本着更加公开透明的执行程序,用制度杠杆纠正反腐责任主体的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另一方面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让更多责任主体参与学校事务,从而有效剔除象牙塔里的“蛀虫”。

      见义勇为大学生“不再出手”该谁反思?

    法制晚报 7月19日 作者:刘鹏

    大学生小涂见义勇为救人,却因救人过程中致实施猥亵的男子受伤,遭到警方刑事拘留。后来小涂被无罪释放,但面对记者的采访,重获自由的小涂称:“不后悔救人,但经过这个事,我想下回就不会上前去了,我只会打电话报警。”对此,小涂需要反思,见义勇为本身并没有错,但确实不能过度。但更需要反思的是执法部门,见义勇为是需要呵护的社会正能量,切莫让草率、急于破案等问题和思想,扰乱了执法的程序正义和法律的公平公正,同时也伤害了见义勇为的精神和风气。

    【点评者说】对于见义勇为等社会关注话题,媒体也好,执法部门也好,不能草率行事,因为背后涉及是与非的导向问题,很容易引发蝴蝶效应,稍有不慎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弘扬社会正能量,在坚持法律公正的前提下,社会各界都应给予更大的精神支持和物质奖励,政府部门亦可以主动担当责任,解决“小涂们”的后顾之忧,如此才能让那些最可敬的人不后悔、不寒心。

    (本期点评:张贵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