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练就一身就业功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蒋雪艳 郭玲玲

    进校学技术,到外企找工作,这可不是一句词。日前,济南职业学院第一批“中德班”80名学生毕业,刚刚走出校门的他们手捧毕业证书,跨进了德资企业的大门。要说哪个国家的工业机械专业的资格证书含金量最高?毫无疑问是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了。德资企业能一口气签下80名职业学院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2011年9月,济南职业学院与德国工商总会及部分驻济德资企业合作,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这一订单式培养模式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到就业发展的快车道。

    回忆起当初进入中德班的情景,王欣同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是经过德企笔试和面试挑选后进入中德班的,在校要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学习培训,除了学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培训课,德企开展的职业培训特别严格,稍有一点疏忽可能就无法通过考核。”王欣告诉记者,“虽然我们在职业学院学习了3年,但这3年是拼出来的,白天学习理论,业余时间抓紧提高技能,生怕跟不上德企培训的节拍。”

    经过3年努力,王欣和其他70多名同学在获得大专学历证书的同时,也收获了德国认可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型人才。凭着汗水换来的双证,毕业生们被“保送”进了德资企业的大门。

    以国际视野推开人才就业大门的中德班是济南职业学院一个成功的尝试。近年来,这所职业学院推出的一系列人才培养举措让学生练就了一身就业成才的本事。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院多年来探索出来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曹继鹏是济南职业学院2013级工商管理系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和创业导师的帮助下,今年2月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济南泰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电商行业和微信第三方服务。刚刚做上老板的曹继鹏信心十足,希望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我一直在思考电商平台的搭建,但真正要把它变为一家公司,还需要大量的数据证实和资金支持。出乎意料的是,学校给我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别人是大树下面好乘凉,我这是学校里面好创业。”曹继鹏说。依靠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提供的5万元无息无担保贷款,曹继鹏的公司顺利营业并做成了第一笔生意。目前,他的公司还吸引了风险投资,现已有注册资金10万元,流动资金20多万元,成为校园里知名的大学生小老板。

    和曹继鹏一起创业的大学生在济南职业学院里并不少见,这些学生有着两个不同的身份:创业者和大学生。这种以创业为学习和通过学习带动创业的模式之所以在济南职业学院兴盛起来,主要是得益于学院开展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但我们的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而是经过严格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战略眼光、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决策能力,并具备良好的情商。我们的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济南职业学院创业学院院长曹乐臣说。

    “我们现在就是要打破传统,不断推出新模式,打造人才培养品牌,让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成为各大公司争着要的香饽饽。”济南职业学院院长申培轩告诉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