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都叫她“迪里妈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迪里努尔·买买提依明(右二)和学生在一起。(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蒋夫尔

    她被学生亲切称为“迪里妈妈”;在派驻学校工作任务结束后,多次被学校诚恳挽留;她不是江西籍教师,却被江西省教育厅推荐,并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她就是被新疆选派到南昌工学院的内派管理教师——迪里努尔·买买提依明。

    “迪里努尔老师帮助的学生,数都数不清,故事更是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南昌工学院副院长陈宇告诉记者,“学生们都叫她‘迪里妈妈’,她也把所有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

    “我要承担好两个角色,一是家长,二是教师”

    今年49岁的迪里努尔·买买提依明,是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随着党的教育惠民惠边政策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新疆各族孩子有机会走出乡村、走出牧区、走出新疆,到内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管理好如此庞大的新疆籍学生群体,新疆建立了选派教师和干部到内地学校参与协助管理的机制。2009年9月,作为首批由新疆选派的内派管理教师之一,迪里努尔·买买提依明被派往南昌工学院工作。

    从踏上江西这片红土地起,迪里努尔就下定决心,教育好每个民族学子,促进民族团结。“当时,在南昌工学院就读的新疆籍学生有750人。我给自己定了位,到这里来,我是这些孩子的家长,承担着母亲的角色,同时,我还是老师,要教育和管理好他们。”迪里努尔对记者说。

    新疆籍学生在考上大学前,很少有离开家乡这么远的。突然离开父母了,孩子们想家是必然的。对此,迪里努尔首先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如果是孩子的母亲,第一件事肯定就是关心孩子的吃饭问题。”迪里努尔说,饭菜是否符合孩子们的胃口、价格是否合理、质量有没有保证,都是她关注的问题。

    迪里努尔每天都和学生一起在学生食堂吃饭,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把学生们的意见汇总起来,上报学校,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陈宇说:“对迪里努尔的建议,学校从来都没认为她是在挑刺儿。因为她比我们更了解新疆学生的需求,更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她的建议很重要。”很快,学校食堂饭菜的口味成了地道的新疆饭菜。

    “吃饱了、吃好了,孩子们就不那么想家了。”迪里努尔说,“我把家长这个角色放在教师前面,就是希望能服务好孩子们,让他们远离家人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为一名内派管理教师,迪里努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管理学生。“当好教师角色,是我来这里的责任和使命,一定要做好。”她说。

    在学校,迪里努尔总是想得比别人多、做得比别人多。在承担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大学生入学教育”的教学中,她从不就课本讲课本,总是精心备课,反复研读教材,广泛阅读、搜集时事热点、教学案例等相关资料。“将相关专题案例穿插在理论知识中,为的是尽量让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一家亲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中。”迪里努尔说。

    “她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身边,她的爱就是伟大的母爱”

    南昌工学院女生宿舍8号楼109室原本是学生的宿舍,迪里努尔来了后,坚持要住在这里。

    作为内派管理教师,南昌工学院为迪里努尔安排了教工宿舍,并配备了空调等各种生活设施。“没想到,她一来,就要求和学生住在一起。”陈宇说,“劝了好几次,她都坚持要这样做。”

    “和学生们住在一起,学生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解决,我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们的情况。”迪里努尔说。

    “‘迪里妈妈’经常来宿舍走走看看,和我们交流,倾听我们的心声。”学生哈丽莎对记者说,“我们遇到什么问题,也总喜欢第一时间告诉‘迪里妈妈’,心里话愿意跟她说。”

    阿依木尼莎是一名来自新疆阿克苏地区农村的学生。有一天,她突然向迪里努尔提出要退学。

    这让迪里努尔着急起来,赶紧询问她遇到什么困难。原来,阿依木尼莎同宿舍的几个学生家庭条件比她好一些,她没有手机,也没有手提电脑,看到自己的条件不如其他同学,很自卑,所以想退学。因为自卑,阿依木尼莎从来不笑,让迪里努尔十分担心。她像妈妈一样,夸赞阿依木尼莎长得漂亮,笑起来更漂亮。一连3天,她都给阿依木尼莎梳头、打扮,教她微笑。慢慢地,阿依木尼莎变得开朗起来,笑容常挂在脸上,再也没想退学了。

    9月16日,就在迪里努尔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手机不断收到银行卡变动的信息。“300元、100元、500元……”迪里努尔一边念,一边对记者说,“这是我在新疆的同学汇过来帮助困难学生的,已经捐了3000多元了。”

    原来,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还没交齐学费。迪里努尔便拿自己的工资为学生交了一部分,但仍然不够,她便在自己的同学微信群里发起倡议,为这名学生捐款。“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一直是我的重点工作。”迪里努尔说,“我不会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为了照顾学生,她把患病的母亲从新疆带到南昌”

    2011年6月,迪里努尔在南昌工学院工作满两年。根据新疆内派管理教师的管理规定,迪里努尔完成了她的任务和使命。

    然而,就在她准备收拾行李返回新疆的时候,南昌工学院一份希望迪里努尔继续留校的报告,传到了新疆教育厅。同时,为了让迪里努尔发挥更大的作用,南昌工学院任命她为学校民族教育工作处副处长。

    南昌工学院如愿以偿把迪里努尔留了下来。虽然如此,迪里努尔依然坚持住在学生宿舍:“我舍不得这里的学生,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然而,一次突发的变故,让迪里努尔面临艰难选择。

    2011年,迪里努尔70多岁的母亲,因突发脑梗,造成半身不遂,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边是需要照顾的生病的母亲,一边是需要照顾的4000多名新疆孩子,迪里努尔犯了难。“看到我对新疆学生难以割舍的感情,母亲理解了,鼓励我留在南昌。”母亲的支持,给了迪里努尔更大的力量。

    2013年6月,迪里努尔完成了第二个任期的工作。就在她打算返回新疆照顾母亲的时候,南昌工学院的领导再次找到她,希望她还能留下来工作。

    作为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迪里努尔在学校担任建筑力学教学,是骨干。由于教师短缺,学校也多次希望她能回去任教。

    没想到,执着的南昌工学院再一次把报告打到新疆教育厅,恳求能把迪里努尔再次留下来。这次,迪里努尔要带着患病的母亲来南昌。

    母亲来了后,看到迪里努尔的工作,看到新疆学生都喊她“迪里妈妈”,看到全校上下都那么尊敬自己的女儿,觉得女儿做的是大好事。于是,母亲同意留在南昌。

    陈宇对记者说,迪里努尔最让他感动的是,她为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把重病的母亲带到南昌照顾,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她的心中装着学生,像母亲一样,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时时处处提醒和教育学生,怎样做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只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才是这样的无私和伟大。

    临近采访结束,迪里努尔悄悄对记者说:“我爱这里的孩子,也爱这片红色的土地,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扎下根来,在这里为孩子们服务和工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