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戈壁荒漠披上绿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麻浩十年三次援疆,发明了“无灌溉管件防护梭梭荒漠造林新技术”,将“沙漠卫士”梭梭的成活率从以前的30%提高到了80%以上,为新疆荒漠生态恢复和重建倾尽心力。

    ■本报记者 蒋夫尔

    每次看着旺盛生长的梭梭,麻浩总是像父亲望着孩子那样,眼里充满慈爱。

    梭梭是一种沙漠植物,耐旱、耐高温、耐盐碱、耐风蚀,是我国荒漠区固沙造林的良好树种,素有“沙漠卫士”之称。

    作为一名南京农业大学援疆干部,麻浩如今是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北部荒漠区,有麻浩的梭梭实验基地。这里也有麻浩一个梦想:把“无灌溉管件防护梭梭荒漠造林新技术”大面积推广,促进新疆乃至全国荒漠生态恢复和重建。

    为了治理荒漠,他与梭梭结下不解之缘

    2003年,麻浩被中组部派到新疆农业大学援疆支教,自此,便与固沙植物梭梭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到新疆后,麻浩发现,这里土地荒漠化、沙化严重。面对治理难题,人们总会摇着头说:没办法,太干旱了。没有水,植物活不了!

    然而麻浩通过仔细观察和大量的实验,发现单纯将固沙植物成活率低归咎于缺水是不科学的,他将研究目标瞄准了梭梭。

    经过多次的研究和实践,2011年,由麻浩负责的项目组初步确定了影响固沙植物成活率的几大关键因素:干旱、地表高温的灼烫、风沙侵蚀、动物的咬噬。

    “以前人们往往忽视地表温度的因素。”麻浩说,“荒漠地区的春夏地表层很容易出现50℃以上的高温,甚至高达80℃,可将鸡蛋烫熟。在这种情况下幼苗很容易被灼伤甚至烫死。”找到原因后,麻浩和他的团队发明了“无灌溉管件防护梭梭荒漠造林新技术”。

    该技术是将直径11厘米、长度40厘米的PVC管竖立埋入沙中,将梭梭幼苗栽植在管中央。“这样可避免幼苗被烫死,且管内沙子可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使用期可达5年以上。”麻浩说,“这项技术可有效降低贴地风沙、老鼠对梭梭幼苗的伤害,不需要灌溉,可以直播也可以移栽。”

    “我们使用了麻浩教授发明的新技术后,梭梭成活率从以前的30%提高到了80%以上。这么多年,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治理荒漠化,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个技术让人很振奋。”吉木萨尔县林业局副局长季强说。

      心系荒漠治理,他坚守十年固沙路

    找到影响梭梭成活率的原因后,很多人以为,这位来自南方的教授,一定会离开了。这里艰苦,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都和大城市没法比。援疆任务完成了,选择回去无可厚非。

    然而,麻浩并不这样想。

    在三年援疆任务完成后,麻浩选择留下来,继续梭梭研究和推广。2013年,他再一次主动要求留下来。十年三次援疆,麻浩是第一人。

    十年间他带领学生,深入戈壁沙漠,采集了丰富的第一手实验数据。

    如今,麻浩发明的种植梭梭的技术在吉木萨尔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216国道边及甘肃、内蒙古等地推广示范3000亩,梭梭幼苗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提高梭梭年生长量20%以上,每亩成本仅为100元左右。

    眼下,麻浩带领团队已研究出用荒漠沙子做成管件来取代PVC管的技术。该技术取材方便,待梭梭幼苗长成后,管件会自动沙化,与沙漠融为一体。既省去了摘除PVC管件的环节,又可以降低一半成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麻浩主持、南京农业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提高梭梭属植物应对地表层高温胁迫的技术体系研究”项目,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成果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并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9项,已获授权2项,为我国梭梭和白梭梭林的恢复和营建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将有效推进我国荒漠、半荒漠区风沙治理和生态建设进程。

    在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支教、挂职期间,为了上好研究生的课程,提升教学质量,麻浩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率先在全校开展了“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他的优点我们学也学不完”

    麻浩的坚守和执着,影响着他的学生。

    任财是南京农业大学的一名博士生。他跟随麻浩来到新疆,平时就住在示范推广基地附近的农民家中,日夜看守着这些悄然生长着的梭梭林。他每日记录生长数据,改善着新技术的每一个细节。

    任财说,麻浩对自己影响很大。他始终记得麻浩的话:人这一辈子总要做一点事业,不一定要做得轰轰烈烈才是成功的,有时候默默无闻的辛劳反而让内心更加充实。这让他坚定不移地投入到了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中来。

    “在采集梭梭实地资料时,麻老师经常是带着几个馕、几瓶水就进入沙漠腹地,一待就是一天。”任财说,夏天沙漠里真是太热了,脚下的沙子滚烫,风吹在脸上火辣辣的,20多岁的小伙子有时都招架不住,可麻老师都50多岁了,从没听他叫过苦叫过累。

    说到麻浩,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师顾爱星有太多的话要说。2006年她报考了麻浩的博士研究生。无论麻浩有多忙,只要她有问题,麻浩都会第一时间帮助她。她记得,有一天快凌晨3点了,她将论文通过邮件发给麻浩,“想着麻教授应该休息了”,可15分钟后,麻浩给她打来了电话,并在第二天就把论文的修改意见反馈给她。

    在十年援疆期间,麻浩先后指导了10多名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他们当中许多人已主持或参与了多项教改项目。

    “十年三次援疆,只为我心中的一个梦想。那就是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麻浩这样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