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师培训要有“一体化”思维
县域教师培训发展的关键是城乡一体化,如何积极主动服务一体化,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抓机遇、求生存、谋发展的新课题。教师培训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其根在校本。深入校本、研究校本、服务校本,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服务一体化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宋冬生
县域教师培训发展的关键是城乡一体化,这是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战略之一。如何明大局,识时务,积极主动服务一体化,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抓机遇、求生存、谋发展的新课题。
心贴乡村,定位一体化
城乡学校发展的主要差距是教师素质,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是提高队伍素质,促进教育均衡,保障乡村孩子“上好学”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师培训工作中高看乡村一眼,在推进教师教育资源共享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坚持发展目标一体化、运行机制一体化、推进策略一体化。发展目标一体化要坚持城乡统筹规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薄弱学校、教学点为工作着力点,建设城乡互动共进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运行机制一体化要实行按需施训一体,实践指导一体,资源服务一体,学习支持一体,绩效评估一体,形成基于校本的“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的常态化培训;推进策略一体化要以校本联动实现“人人有提高”,以社区推动实现“校校有发展”,以城乡互动实现“均衡有进展”。
为此教师培训要提供开放式服务。“要我学”是封闭式小培训,“我要学”才有开放式大服务。开放就是需求第一,服务就是实效至上。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关键是要有心贴农村教师,想其所需、急其所难、为其所用的体制机制驱动。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快建立自下而上、按需施训的服务体制,形成需求调研、合作论证、以学评教、质效问责的规范。同时创造条件推进自主选学,在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中实现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扎根校本,落实一体化
教师培训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其根在校本。因为教师成长的根在校本实践,在实践问题的反思解决,教师学习的真义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螺旋式发展。脱离实践的学习是假学习,超然校本的成长是伪成长。
当下的校本培训存在着“一个模子、走走样子、摆花架子”等突出问题,不实在,不解渴,不管用。基于一体化,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唯有扎根课堂教学教之困、学之难,扎根弱势群体弱之需、弱之求,出实招、实绩、实效。
校本培训要抖掉花架子,瘦身减肥,以课例研修为主线,整合自主反思、同伴互动、专家引领和行动研究,做实“需求诊断、实践指导、资源服务”三项学习支持。通过“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和绩效评估”三个推手,为一线教师提供“备课校校通、微课派送、课例选学、教学门诊、赛课擂台”服务,让他们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例一题一研一改一得”中改善实践,扎实成长。同时,开展帮扶支持,城乡结对带动,组建区域讲师团,送培送教示范,联片成立教学指导组,进行常态化的课堂指导。
教育部正在各地试点的网络研修社区,旨在用网络研修整合校本研修,此举的深意在于促使一体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从分散的小校本走向一体化大校本的最佳路径。一是通过社区优质资源共享,破解了农村校本研修中普遍存在的指导薄弱、资源匮乏、缺失后劲的难题;二是促进了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培训”走向参与式、协作式、混合式和个性化的“我要学”;三是加速了常态化培训的进程,与学期学科同步,每备一课、每上一课都是一项大范围集思广益的课例研修,聚焦问题,教学做合一;四是初步形成了便捷高效的一体化培训运行机制,在网络大校本里,城乡隐身,远近消失,只有平等的切磋和共同提高。前文所述的抓实课例研修和抓实帮扶互动如在社区环境下实施,也将会大增其效。有鉴于此,建议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高度关注社区试点,借鉴经验,早谋划,早启动,服务一体,建设社区,借“网”生蛋,做强校本,盘活培训,这既是智慧的生存之策,又是持久的发展之路。
强身健体,服务一体化
一体化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是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的严峻挑战。以校本实践指导和服务能力为核心,深入校本、研究校本、服务校本,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服务一体化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必须“四管齐下”强身。一是建设校本实践指导型的专家团队,借力组建,制度驱动,发挥优秀教师、教研专家和骨干培训者各自的优势,下得去、能示范、会指导;二是建设实践型的校本学习资源,重点建设本土课例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目标是好学、适用;三是建设服务校本的多功能培训平台,包括选学平台、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使之成为一体化学习的便捷载体;四是提升培训者服务校本的专业能力,包括“需求分析、问题诊断、微课开发、案例教学、观课议课、技能导训、科研指导、绩效评价”等八项校本培训与指导技能,通过自主学习和校本实践提升,试行资格认定和能力考核驱动,争当叫得响、受欢迎的校本培训师。
一体化是大工程,县级培训机构独木难支,借船过海,联动健体、合力共举是应然选择。因此,一要建立优质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实践体,保证实践研修有阵地;二要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保证一体化有载体;三要建立区域教师培训联盟,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协作体,保证优质资源能共享;四要建立高师院校教学点,建设培训专业化结对帮扶合作体,保证教师培训有引领。(作者系安徽省教育厅师训、干训、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