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才教育主张:爱与创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知识的传递说到底是在用确定的答案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这多少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而学生对世界的热爱,自信、执着、富于创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精神,头脑中鲜活的心智模式,才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学校教育如果能够保护并开发好学生的心智,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国家、社会才会有希望。但是,事与愿违,今天的学校宁愿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却极大地忽略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以致于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即便通过了分数的关,却难以过社会的关。

    从最初接受教育、思考教育,再到后来创办教育、研究教育,我的一生都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十几年前,我接手了厦门英才学校,正式开始了我办教育的生涯。身临办学一线之后,我逐渐看到了很多教育问题和现象,开始了对教育的思索和实践。然而,思索越多,困惑也就越多。当我怀着对教育的憧憬创办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的时候,所有的疑惑和思考就更加强烈了。我决心直面问题、迎接挑战。我知道,当我们自己都无法回答自己的时候,去质询别人是没有意义的。新英才教育主张实际是我们对教育的一种坚守,新英才教育主张的提出只是一个开始。对于新英才而言,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爱与创造。而所有这一切,都将回归到学校,努力转化成一线教育实践与改革的动力。

    今天,当越来越多的学生由新英才放飞到世界各地,这场生命的遇见才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有机会能够主动参与到诸多生命的建构中,这是一件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妙事情。

    【专家观点】

学校教育需要主张 更需要“落地”

    ■陈玉琨

    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与兴趣爱好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的弊病之一,也是学校常常为社会所诟病的重要原因。其实,缺乏对学生个性关注的背后是学校个性缺失。同质化的教育,同一化的办学,千篇一律的培养目标,大体相同的学校课程,缺失个性的教学模式,怎么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怎么能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态,北京新英才学校决心办一所有个性的、不一样的学校,并将其教育主张向社会公开宣示。

    “主张”按照通常的理解,无非就是“见解”或“看法”的意思。新英才的教育主张就是他们对教育的见解,是新英才对“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的看法。具体而言,就是新英才对自身承担的教育使命的看法,是新英才对自身教育价值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目标选择的看法,是新英才对如何办教育的看法。

    教育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头脑发热想当然地办学,也就是说,学校不能“自作主张”。然而,学校也不能没有主张,没有主张,也就没有见解,这样的教育必定是盲目的教育,糊涂的教育。在充分吃透国家与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吃透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教师的特长与学生的特点,以及社区的特殊需要,办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而又有鲜明特色的学校,这才是时代的呼唤。从这一意义上说,这样的学校主张就是把国家意志与社会需要校本化、精细化的主张,是充分反映国家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要的主张。这样的教育才是清醒的教育,这样的学校才能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在现阶段,我国的学校,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甚至一些所谓的名校,由于背负着太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大多数学校只能以“分数”换取家长的认可,吸引学生来校读书,为此,他们把“揪”、“死揪”、“往死里揪”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途径选择。当然,把“揪”、“死揪”、“往死里揪”作为学校发展途径选择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死揪”过去就有,如今是越演越烈。为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不知发了多少文件,然而,其结果收效甚微。其实,只要学校选择了“分数第一”,“死揪”成为策略选择就必然成为大概率事件。“分数第一”的价值取向不变,“死揪”作为发展策略是很难有大变化的。多年不变的学校发展策略已经使他们产生了对学校发展“分数——死揪”的途径依赖。

    然而,新英才却没有染上这些恶习,他们坚决地把人的养育放在第一,把德行的培养放在第一,把人性中最重要的爱心放在第一。他们注重创造,注重学生主动、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因而,他们必定要摒弃“死揪”,注意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宽松的发展环境。当然,新英才的教育实践离他们的理想还有很大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一条需要艰苦探索才能走通的路,新英才还刚刚开始走上这条探索之路。尽管如此,新英才公开宣示了这些主张,并且,正在努力地实现这一主张,这已经使人感到欣慰。

    教育的价值选择必然会体现在学校育人目标体系中。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的育人目标是现代学校的基本特征。目标即预期的结果。学校办学需要有明确的育人目标,这个目标指引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目标要反映基础教育的共性,更要有各自的特色。

    新英才以“爱与创造”作为自己育人目标的核心精神,构建了学校的育人目标体系。“爱与创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当代社会对人素质需要的凝练。让世界充满“爱”,这是当代人的呼唤,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更需要创造性的人才。

    当然,仅仅有“爱与创造”这一核心精神是不足以构成指导学校实践的育人目标体系的。教育还需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其中包括学生情感与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些目标自身内蕴的逻辑,精心勾画各级目标之间的关系。新英才在育人目标的建构上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教育的价值选择借助于育人目标最终还要落实在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等各个环节上。现代的学校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但是,如果先进的教育思想不能转化为教育行为的话,那么这种思想还是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的。

    新英才为实现学校育人目标设计了一套课程与教学体系、学生支持与服务体系以及学校管理体系的框架。在新英才,这项工程叫作实现育人目标的“落地工程”。看来,新英才教育主张并不只是写在纸上的主张,并不是用来空谈的见解,而是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主张,是用来推动教育改革的主张。

    育人目标的选择很难,目标落地更难。目标落地是一个需要爱心、细心与耐心的过程。没有爱心,教师就不可能为这一事业去努力;没有细心,就不可能关注到教育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在生活中如此,在教育上更是如此;没有耐心,这一落地工程一定半途而废。对此,我们很有期待,期待新英才学校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他们的教育主张,使我们能够分享他们创造出的把理想中的育人目标落地的经验,分享他们创造出的改革学校课程与教学、学生支持与服务体系以及教育管理的新经验。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