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中学:续写白马湖的弦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刚开始接手学校的时候,他被一些事情逼得不得不加快节奏,但后来就逐步慢下来了。“尽管我们也承受了一些压力,但我觉得这才是教育正常的生长。我们有一点做得还是很好的,就是当我有一个想法之后,会召集成员坐下来,慢慢地反复讨论。我觉得一个学校真正要改变的话,可能还是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因此在这十年管理学校的过程中,一定要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事情并不多。”

    李培明很赞成一句话:教育是农业而不是现代工业,好的教育需要精耕细作,需要尊重规律。“教育要想快速见效是不可能的,教育如果快起来的话,很有可能只是一种假象。”对一些当前风行的说法,他也有自己的见解:“有人说,一位校长就能改变一所学校,我想,哪怕是一位在圈子里知名度很高、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校长,要说真正对学校产生多大影响,也不太现实。既然这样,那么就只能脚踏实地慢慢地去做。只有慢下来,才能让教育走得更远。”

    在他静心的管理下,人们说,走进春晖中学,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看到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安安静静的:老师们都是很纯粹地埋头教学,学生们也都很投入地读书。李培明认为,春晖人秉承了“读书、做人”的学风,已经形成了一种浓郁的书卷氛围,这分明就是百年文化的熏陶而成。因为“偏居一隅”——春晖只是身在县域,缺少地缘优势,能吸引的教师基本都是本土的优秀者,而学科领军人物、特级教师的数量在省内比并不占优势。可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把心思放在教学上,用专业精神弥补了某些不足。因为不想走“快车道”,当课堂教学被众多“新名词”、“新模式”、“新条规”所包围、捆绑之时,学校简朴地提出了“准确、生动、有效”六个字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让老师们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人文春晖”的课堂特色;学校课程分为基础性、人文性、学术性、探究性和活动性等五类,开设一百六十多门校本课程,靠“细活儿”“慢活儿”打造学生……所以,李校长说起来总是带着几分感念:“你如果说老师慢,我估计他们不会承认,因为老师们的工作节奏还是很快的。我觉得春晖的‘慢’是一种心境,是心态的平和,是信念的执着,这种心境在我们一代代名师的为人和文章中都能感觉得到。”

    而作为校长,李培明其实特别渴望另一种“慢”,那就是上面给学校布置的应付性任务能少一些,能让学校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教育。对于外面种种跑场讲学、校长峰会、研讨论坛之类的邀请,李培明从没有兴趣,他不屑去追赶那些五花八门的“快经验”。春晖正是用这种“慢”传承着老校的文化之脉、精神之髓,让我们大家今天还能看到一个从历史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春晖中学。

    其实还有一个“其实”,那就是作为校长的李培明,在有些浮躁的当下,并不能总是置身事外,“要做到完全不功利也不可能,我只能尽可能做好。”所以他有时会因困惑而痛苦。

    好在,春晖培养的学生给母校频传喜报:2012至2013学年度,在清华大学就读本科的春晖中学毕业生,在所学专业中的平均百分比排名为26.6%;在2010至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总GPA(平均成绩点数,满分为4分)排名中,春晖中学毕业生分别为3.73、3.65、3.63,居浙江省中学第一。

    因为早期的春晖太辉煌,后来者是不是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李培明倒不这么看,“其实这不能做简单的类比,因为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教育,我们不可能去复制哪个。作为历史的春晖,留给我们的主要是先进的办学思想以及对教育的追求。现在,我们总的办学基调没变,总的原则和追求没变,而变的是应时代要求而变,春晖是在不变当中渐变。”

    人们归结白马湖文学流派的特点是清、淡、朴素、隽永,这也应该是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的写照。

     (本版篆刻作品作者均为叶青峰 图片均由春晖中学提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