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教师优质发展的“高速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年的团队研究,工作室的成员明确了发展方向,部分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永宁路小学于艳老师在前期国家语文学习策略课题《“三主式”经典诵读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的整合与延伸,确立了《基于主题单元读写结合的研究》课题。国培研修期间,尤其是课例打磨阶段,在宋道晔老师的建议下,她们大胆尝试,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进行了统整备课。最终形成了单元整体备课的模式:整体切入——统筹设计——能力迁移,其研究成果在全省首届教育教学成果中荣获三等奖。《基于主题单元读写结合的研究》、《“三主式”经典诵读教学法》两本著作已经通过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审核,预计年底即可出版。

    2013年7月,宋道晔牵头的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研究的《语文课程视野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实践研究”》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山东省一等奖。宋道晔老师认为,走课题引领的路子,在研究中自我完善提高,在交流中自我革新提升,是实现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根据工作室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她帮助团队成员结合国培磨课中的具体问题,将其提升后确立为小课题,一年的时间就确立课题20余项。尤其可贵的是,根据课题研究打磨的经典课例积累甚多,工作室成员发表的研究性文章达20多篇。她满怀信心地说,国培中有了话题,他们可以此轻轻松松地写出文章;教学中有了研究,他们就会对工作充满热情。相信有更多的老师在这个工作室中脱颖而出,也希望他们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以李沧区教研室主任与初中语文教研员李雅慧名字命名的“李雅慧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是一个专门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室。聚集了40多名李沧区的初中语文教师,有9名核心组成员,每个核心组成员带领三四名骨干教师。

    2013年国培项目的引进,李雅慧老师又结识了更多的名师。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桂华……他们经常到李沧区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对提升工作室老师们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起了导航作用。还有些名家名师从未谋面,是通过网络研修所拜的老师。虽不见面,却可以随时请教。用李雅慧老师的话说,她得到了线下与线上、认识与不认识的名师指导。工作室的老师们也同样享受到名师的指点,并有了持续不断的发展。

    国培项目的目标是走向校本,服务校本,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国培(2013)启动之时,正是李沧区申报市级课题“初中语文‘类文阅读’教学法实施策略研究”批准立项之日。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正好与国培(2013)的目标相吻合,课题研究的内容,正好可以通过“混合式课例研究”来实现。经过反复研讨,课题组的老师决定,用课题研究引领国培研修,用国培研修推动课题研究,最终实现价值的追求。

校际联合——打造共同发展的研修社区

    长期以来,各个学校的教学研究各自为战,虽然也收获研究的成果。可是,有时因为“闭关锁国”而难以学到其他学校的经验。甚至以老大自居,不思进取。为了破除体制上的弊端,突破固化的藩篱,青岛市李沧区乘着国培的东风,构建了以校际合作教研的研修社区,共同推动学科教学的发展。

    青岛虎山路小学隋玉华校长在谈到研修社区时,感慨地说,研修社区是以“交流、合作、提高”为宗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定期开展活动的研修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这种“合纵连横”是教研中的一大觉醒,更是一个顶层设计。

    由虎山路小学、浮山路小学与李村小学组建而成的三校共同联合体,聚焦于教研。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主要通过语文、英语两个学科进行共同研修,开展说评课、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教学案例撰写与研究等活动。邀请青岛市学科专家张元和徐惠春老师定期到学校诊断教师课堂。联合体呈现出优势的特点——

    一是教研内容的专题化。联合教研逐步从单一的听课发展到专题化的研究。即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探究同一专题知识链条的梳理,探究同一类学习的共性方法。浮山路小学刘燕老师说,在语文学科中,就低年级识字方法进行了研究。识字不仅仅是方法,还要将识字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对汉字的理解结合起来。只有将方法与对汉字感情的理解与认识产生共鸣的时候,孩子才会与汉字建立感情,形成识字的能力。同时,识字还要注意这些字所在的语言环境,避免孤立而片面地识字。此外,还有有意识识字与无意识识字的结合,也是识字的很好方法。再如英语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要想学好英语,就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地识记单词,而是要有意识地创设英语学习的语境,创造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多动,多说。特别在无意识记忆中让学生学好英语,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是实施方式的多元化。教研共同体除了关注课例研究与某个学科的研究之外,还不断地向外延伸。如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的专业引领,实现教研方式的多元化。像“语文研究共同体”在开展“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的课例研究”为主题活动时。学科专家张元老师以“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的课例”为题,引领现场的老师在具体课例中分析如何体现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计算教师活动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对比,让老师们改变了在课堂上唱主角的观点。从而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维碰撞与思想交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活动中,指导专家徐惠春老师结合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与共同体的老师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就学科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使英语教师找到了如何解决问题的途径。

    刘燕老师告诉笔者,仅浮山路小学,每个学期都有五六次的专家进校指导活动。专家不仅参与课例打磨10余节,还针对国培研修中的问题进行专题报告。专家的引领,不仅让老师们在专业实践方面有了提升,而且在理论上也有了更新。特别是老师们在意识和精神方面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如今参加研修,已不再是被动之举,而成了份内之事,成了主动之行。2014年,学校喜获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校的荣誉称号。很显然,这是老师们的奋进和开拓的结果。

    “校际联合推进语文教学研究共同体”还专门聘请了山东省优秀研究员、北师大课程中心名师工作室的专家担任“导师”。采取“分段实施—课堂展示—自主发展”的研究模式。3所学校的语文老师集中在一所学校,共同研究每个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展示优秀课堂、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反思,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课例教研活动中主要分低、中、高三个年段集中进行,专家对每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诊断”。指明优点、指出不足,开出“药方”。给老师们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指导。这样的教研活动,任务重,压力大。但老师们对“课标”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各年段的教学流程和具体实施策略有了清晰的认识。共同推进语文学科教学,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研究有共同的取向,参加培训也是一体的。2013年11月,三校派了语文骨干教师前往深圳参加“主题阅读实验研究高级研修班”,学习“大单元教学法”。老师们不仅亲眼目睹了大师的课堂教学风采,还亲耳聆听了大师对课堂教学的阐释。回校后,大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借鉴名师经验,进行教学实践。2014年暑假期间三校教师又去上海师范大学进行近一周的集中培训,每校至少有一名教师在培训中做了课的设计、进行汇报,受到了小语界知名专家的认可。以前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三校老师,现在成了掏心窝子的知己研友。大家的眼界开阔了,资源共享、彼此合作的意识形成了,且获取共享的收益。

    《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两个人同心做事,尚且可以取得如此的成效;那么,如果几所学校的老师们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教学研修的话,成果就会更加丰硕。

    国培网络研修社区将不同学校的优质资源集合起来,形成一种智慧磁场。在共同研修中,大家思维是开放的,常常有很多奇思妙想纷涌迭出,让研究摇曳出千姿百态的美丽。特别是国培经过本土化后,校际教研共同体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但让大家共享了研究的成果,也让不少人有了在更大范围内的展示机会,且由此生成特殊的自信与自豪感。共同体的构建,解决了相对薄弱学校师资力量、研修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家在共同研修中,学会了展示、倾听;学会了竞争、合作。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老师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科研修——“磨”出“生命课堂”

    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谭玉红主任介绍说,在李沧区众多研修队伍、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校际研修共同体中相映成趣的还有学科研修团队,他们会聚了学科的骨干教师,从学科本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彰显出了学科本身研修的内在规律。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水平在“磨”中提升

    国培研修的研课方式——混合式课例研究,其“三备两磨”的研课程序,正好与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郭钰峰引领下的英语研修团队,所做的“课堂观察促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有着内在的联系。于是,他们将两者进行了整合,线上学习,线下研究课例。

    一备与一磨

    课题组学期之初制定计划,确定教研主题,设计观察量表。课例执课教师先备课,课题组全体人员听其说课,并对如何上课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讨论与定稿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分工及约定观课的时间和地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