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薪资不高轻贱了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志文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日前发布了《留学人员回国报告》,八成归国人员的平均月薪不足1万元成为媒体焦点,舆论哗然,似乎轻贱了归国人才。

    人才价值几何,问题的核心在于对海归价值的判断上。

    1978年,改革开放后产生了第一批最早的公派留学生,总共只有32人。进入新世纪后,因私留学快速推动留学大军,出国的门槛大大降低。2000年,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5万人,到2002年,已经突破了12万人。2013年,全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经超过41万人。

    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因私出国兴起,基本上以名校研究生为主,能出国的大多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批富贵阶层出现,因私留学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一个新的爆发增长出现在2000年前后,除了读研究生的人以外,这批新增的出国留学人员,主要的去向国以英、澳、新西兰为主,家庭结构也是以富、贵家庭为主。对出国留学人员的筛选,由个人能力导向转向家庭经济能力导向。随着数量的上升,留学生整体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留学人员回国报告》显示,在输送最多留学回国人员的前十个院校中,有七个是英国的大学。

    英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教育输出国,是把教育产业当成国家支柱产业的国家。因此,英国绝大多数大学对本科及硕士留学生基本上是流水线培养。英国的硕士学制只有一年,多数人课还没有听懂就拿了一个硕士学位回来了。

    从回国学生的专业结构中也能清晰地看出“质量”的问题。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最好就业的还是工科专业,最难就业的基本都是社会科学。但是在归国人员就读最多的前10专业中,以商科类和社会科学类学科为主。根据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报告,赴澳中国学生竟然有近60%的人就读的是商科,这些年也成为第一“海待”专业。

    留学回国人员对于国家建设有重要价值,但是,对于其质量,我们也需要回归到一个清醒而正常的判断上。上世纪90年代,我们会把留学生当成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名副其实,高薪与较高的社会地位理所应当。但在今天,留学归国人员数量暴增,质量下滑严重,归国学生薪酬与社会地位大幅度下降是必然,这也是一个社会理性、进步的标志。就如大学文凭也并不能代表你一定有一份好工作一样,留学生不等于高级人才,价值几何,还是取决于自身实力!

    (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