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科该不该吃“减肥药”
全国800多所高校培养新闻传播人才,但仅有18%的毕业生从事媒体工作。
■本报记者 柯进
按计划,这几天,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大四学生王桓本该忙着报考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但是,在选择是否继续报考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硕士的问题上,王桓还是没拿定主意。
王桓的举棋不定,来自10月中旬教育部公布的一份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从名单中王桓发现,自己一直想报考的新闻学被列入北京10个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新闻专业的本科生就业这么难,若再读几年新闻学研究生,还能否进媒体工作”,成了他的一个心结。
新闻学科患上“虚胖症”
根据这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音乐学、社会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应用物理学、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表演、工商管理、经济学是北京地区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10个本科专业。
这份名单只是近些年新闻学科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800多所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培养总量已超过17万人,硕士研究生超过4万人。
与我国高校新闻学科“遍地开花”相对应的是,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对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减少。据一家名为“职友集”的第三方民间机构近日发布的“新闻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新闻学专业就业最好的10个地区排名中,北京以8448个职位、上海以6196个职位、广州以4408个职位、深圳以4023个职位入列前四名。在纳入考察的10个地区中,用人单位对新闻学专业毕业生要求有2年工作经验和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分别达41%和37%。
对于近两年就业市场上的“寒意”,武汉一所高校新闻系负责本科生培养的老师说:“且不说新闻专业学生就业,仅每年暑期安排学生实习,我们就感到很艰难——因为每到暑期来临,几乎所有开设有新闻学科的高校都会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平面媒体、电视台或广播电台甚至网站,导致大多数媒体都是人满为患,有时甚至出现一个记者、编辑同时指导五六名实习生的现象。”
这只是新闻人才培养过剩的一个侧面。以新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需求为例,据“职友集”统计,北京目前虽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但11月11日的用人单位监测数据显示只有213个需求岗位。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院校有218所。
新闻专业因何“吃黄牌”
新闻学科的“虚胖”现象早已引起业界的关注。2012年8月,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第三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全体委员会议上曾表示,新闻学学科是我国近年增长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但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
从实习机会难求,到近两年新闻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受“黄牌”警告,谁是背后推手?新闻专业因何“吃黄牌”?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新闻学学科第三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强月新教授认为,造成最近一些年我国新闻学科“虚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类媒介发展迅速,各地各单位都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和新闻宣传工作,市场对于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由于有些高校可自主设置专业,有的是省里审批,有的是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使教育部对于专业设置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最终导致新闻传播专业培养点申办过多,结果供大于求。
“从新闻学科的就业现状来看,全国只需保留目前培养量的1/3是较理想状态。”强月新分析说,“目前新闻专业在一些地区就业率偏低,与大多数传统媒体的单位属性密切相关。事业单位属性的传统媒体,涉及编制、户口等复杂的用人门槛。这也限制了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
李良荣认为,自2000年以来,除教育部部属高校能适当控制招生数外,地方院校、民办高校及独立学院都进行了较大规模扩招,导致新闻学学科学生急速增长。同时,随着媒体受众的要求提高,媒体大量吸纳金融、经济、社会学、外语等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从事新闻的综合、分析、解读等工作,这对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冲击。
能否给专业设置定一个“指导价”
“这还与一些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不高和学生就业观念变化有关。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办新闻学科没有出路。”强月新认为,在多媒介时代,新闻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意向选择越来越多。比如,随着互联网及移动媒体的兴起,网络编辑的需求在不断飙升,不少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兴奋点正逐步由传统媒体转向移动互联网或企事业单位的内网,也有的转行从事影视后期制作或行政文员工作。
采访中,多所设有新闻学科的高校负责人表示,他们普遍感到苦恼的是,一边学校在不断培养新闻人才,一边是毕业生没有进入目标行业就业。“这样的矛盾如何解决”,是悬在不少高校新闻院系负责人心里的一个问号。
“以目前情况,给高校赋予专业设置自主权是必要的,但宜一步步放开,因为各高校办学资质、情况各异。现在全国有1000多个新闻学培养点(‘文革’前只有三四个),使得只有18%的新闻系毕业生进入媒体工作,其他都改行了,这说明新闻专业设置缺乏调控。”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新闻史学会原副会长秦绍德说,“能否类似于物价部门一样,设一个指导价。教育部可委托一些中介机构发挥指导价的作用。比如,现在全国新闻专业每年要招多少人,全国媒体每年能新招多少人,经常公布这些数据。设置热门专业的目的是吸引学生,如果就业指导价向社会公布了,大家就会逐步理性起来。光靠教育行政部门控制是难以实现的。”
强月新建议,教育部应尽快启动专业退出机制的研究制定,可通过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按专业类别不同,开展相应评估,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的黄牌警告和红牌退出机制,引导高校根据国家需求、市场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和调整相关专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