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化培训体系 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研修班课堂活动

    近年来,坐落于青岛平度市的“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始终坚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不断改进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立足校本,对接远程研修,夯实基础环节;遴选骨干,加强培训,培养中坚力量;完善专家资源库,培育精英,打造高端引领者,教师教育工作日益呈现出规范性、层次性、多元性、系统性和发展性,干部、教师亲切地称之是自己接受再教育的“摇篮”。

    近日,在该中心举行的青岛市高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上,来自全市60名高中校长完成了一次别开生面的14天理论研修,收获颇丰。

    培训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注重按需施训,以“自主管理”为理念,注重学员主体性发挥,以“国培计划专家”为主体,构建多元化专家团队,以“团队活动”为抓手,注重优质资源的相互整合,接下来参训校长回到所在学校进入网络社区研修和在岗实践研修阶段的学习,该中心还将进行跟踪检测,确保培训有的放矢。青岛平度市开发区高中副校长李永志说:“本次校长培训从教室中座位的摆放、专家的讲座及省内、市内的教育考察、团队活动等,都注重学员的参与、体验、互动和交流,参与式的培训通过‘促进者’的引导,使我们的头脑不断思考问题,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集中培训结束了,每每回顾都涌动着丝丝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开启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征程,工作着,学习着,边走边悟,且行且珍惜。”

    据了解,该中心2009年依托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开始筹建,2011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几年来,该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调整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机制、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牵头实现了全市师训、干训、教研、科研、电教等部门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成为上挂高校院所,下联中小学校的现代化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了“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专业教师培训机构。

     构建三大培训体系,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教师培训格局

    围绕青岛市教育改革发展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该中心在市教育部门领导下,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施教,面向全体、学以致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坚持全员与骨干并举,城区与农村统筹,通识与专题兼顾,努力构建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提供了师资保障。

    借助全省远程研修,构建全员培训体系。

    该中心自成立至今,一直按照山东省教育部门与青岛市教育部门统一部署,承担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远程研修的重担,近几年来,组织参训人数20万余人次,各学段远程研修的各项数据均高居全省首位。 

    开展高端化、专业性、应用型培训,构建名优骨干教师培训体系,锻造青岛教育的中坚力量。

    该中心协助市教育部门筹建了青岛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并协助市教育部门做好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为名师成长搭建良好平台。同时,开展多层次、多专业、高水平骨干教师培训,连续承办全市英语骨干教师国内研修班、初中跨学科骨干教师培训、自闭症骨干教师培训等。今年又启动了全市初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到中国教育现状,从教育改革发展,到教学实践需要,从理论讲解,到实际案例分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分散实践跟踪指导、聘请外籍资深培训导师和省内外知名教授授课,外出到高校访学等多种形式提升骨干教师专业引领能力,满足教育的多方需求。

    推行系列培训,构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农村教师需求。

    该中心深入调研教师培训需求,特别是全市农村教师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共性和突出问题,整合多种形式的教师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提供适用的培训资源,使教师培训工作更有个性,更有实效,更有特色,为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搭建更加广阔舞台。

    该中心根据市教育部门统一安排,于2011年起分学科、分批次举办青岛市农村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积极探索体验式培训模式,着重构建多元丰富的课程体系,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为参训学员提供交流合作的研修平台,开阔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至今已举办15期,培训骨干教师1500人,基本覆盖了全市的农村小学,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

    此外,该中心监管的“国培”、“省培”和青岛市小学骨干班主任远程研修等项目学员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95%以上,三人行网络班级创建率为100%,为青岛市赢得了“国家优秀项目团队”、“国家优秀项目单位”等荣誉称号。

    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青岛教师教育工作跨越发展

    为满足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该中心在机制、方式、模式上不断创新,以管理为驱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坚持低姿态多渠道调研、高起点科学性规划、高品质精细化实施,理论与实践双注重、过程与跟踪相统一,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

    该中心完善了“一岗双责”、“培训效果保障”和“基地设施优化”的“三个机制”,为教师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该中心引领专职教师基于“一岗双责”,通过读书工程、学历提升、进修培训、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研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使之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确定在教师培训中的发展方向。目前该中心承担省、市级教科研课题3项,五年来获市级以上奖励或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各类教科研成果达260余项。

    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该中心所有培训项目均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核心,培训实施前,派专人深入基层,进行广泛调研,论证培训方案,征求校长、教师和相关专家意见,并探索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中注重过程管理和培训实效,通过组成巡视组全程督查,及时发布简报信息,利用网络通报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反馈及时完善等措施,加强培训考核,收到了良好培训效果。

    该中心目前拥有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各类专业教室,并建有一座标准培训公寓和餐厅。新建6700平方米的新型、多功能“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综合楼”,将于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可同时容纳260人脱产学习培训。

    在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中,该中心积极探讨“四步”培训之路,形成了“岗前培训——岗位胜任——岗位骨干——名师专家”的教师成长培养链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教育部门直属学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严密组织,在科学合理的新教师培训模式下,采取专家专题讲座、师生互动研讨、情景模拟讲课、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帮助新任教师快速胜任岗位,为新教师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优秀人民教师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该中心开设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行为,增强职业幸福指数,为教师职业生涯再次成长提供动力。

    该中心目前已形成“五化”特色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一是课程构建体系化。每次培训除了设置学科教学模块之外,还设置了学科育人、心理沟通、团队拓展等多个模块,并增加了表演课和翻转课堂内容,构成了系统课程体系。二是专家队伍多元化。培训中邀请“国培”专家、外籍教师、齐鲁名师名校长、心理咨询师、教研员等专家,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实践指导;既重理性思辨,又重人文关怀。三是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中采取专题讲座“传经送宝”、名师引领“现身说法”、外出考察“上门取经”、团队研修“思想碰撞”、磨课研讨“参与体验”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培训过程实践化。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在集体组织学员开展省内知名学校现场观摩考察基础上,开展集中磨课研讨和公益送课交流活动,加大实践力度和研讨深度。五是学员发展持续化。加强学员发展跟踪,定期对学员进行回访,了解学员将所学应用于工作实际情况及困难,及时收集、梳理培训成果,助力学员持续发展。

    为满足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该中心建成全市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中心,探索建立多元化教师培训课程资源“超市”。另外,该中心开发了多样化、多序列模块式课程资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等教师特点、需求和问题,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特别是针对不同地区农村教师需求,深入调研,精品课程资源与区域资源碰撞结合,分层施教,按需施教,交互提升培训层次,为参训者搭建起层面丰富的研修平台,使教师培训工作更有个性,更有实效,更有特色。

    日前,山东省教育部门领导高度评价该中心:“青岛研修成绩取得的关键是态度、管理和境界。”该中心干部和教师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而是将目光放远,倾力打造青岛市教师教育的品牌,真正使之成为干部、教师接受再教育的“摇篮”。

    (赵宏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