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兵:“移动”的思政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9-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南好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湖南大学“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近日,这样一位来自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名师,被推选为全国模范教师。

    他,就是龙兵。从1995年在湖南大学任教思政课开始,龙兵从未停下忙碌的脚步,当时的他对自己说:“要做到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

    龙兵身材高大,神采奕奕,声音洪亮,但满头与年龄不相符的白发很是“突兀”。与一般人印象中的思政课不同,龙兵的思政课充满“魔力”,而且是“移动”的思政课。

    移入基层,让思政课“动”起来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只搞杂交水稻,中科院院士慈云桂只搞计算机,我呢,一辈子只想把思政课老师做好。”龙兵说。对他而言,最值得高兴的莫过于自己的课堂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政课?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龙兵心头。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正好遇上龙兵的思政课,特殊的日子给了他灵感。

    “大家可以想象现在是1938年,日本军机在我们的头顶上飞过,低空盘旋,疯狂地轰炸岳麓书院、岳麓山,你的身边爆炸声接连响起,多名师生罹难……”为了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画面,龙兵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尝试把思政课堂“搬”到长沙会战的重要战场——岳麓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彼时激烈战斗的场面。

    在学生牟伦荣的印象中,龙兵经常为学生讲岳麓山上长眠的湖湘英烈,讲爱晚亭旁指点江山的革命先辈,讲自卑亭“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的寓意,带他们触摸日军轰炸留下的弹孔……这种与历史和先辈近在咫尺的触感,让牟伦荣对每一堂思政课都充满了期待。

    在“移动课堂”初见成效后,龙兵又将目光瞄向基层,把思政课堂“搬”到乡间小路,让思政课堂“动”起来。

    “农村是个大课堂,农民是我最好的助教。”在农村调研和宣讲时,龙兵与农民同吃住,边干农活边聊天。在他看来,理论和政策要“接地气”才能出实效,他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农村生活,这样才能设身处地想农民之所想。

    这些年来,龙兵多次带领学生奔赴邵阳市隆回县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当村官不为钱、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帮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哪怕自己添点钱也愿意。”在石门乡荣祥村实地考察时,龙兵和学生认识了村长陈立斌,由小本木材生意到规模宏大的家具企业,陈立斌没有忘记回报生养他的这片土地。陈立斌的精神让学生获益匪浅,他们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为老百姓做事情,总会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但只要心系百姓,正直有为,就不怕误解,就不会心虚。”

    前不久,龙兵带学生来到醴陵市船湾镇——中国职业服装之乡。在那里,学生直接与一线工人交流,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行走中学习中央的最新政策和精神,效果令人非常满意。

    “这样的思政课对我们一生都大有裨益。不管是求学还是工作,都要保持脚踏实地、谦卑笃实的品格。”龙兵的课堂让学生和青年教师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感受到了更加真实、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主义”。

    移上网络,让思政课“活”起来

    “老师,关于这件事我觉得国外媒体说得很有道理。”

    “那你有没有看看国内媒体怎么报道的呢?”

    在龙兵的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社会是多元化的,一件事情有许多角度,你先看看国内主流媒体怎么说,再看网友的评论怎么说,还要看国外媒体怎么说。”这几乎成了龙兵授课时的口头禅,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

    “以前我对国内的一些事情有误解,看问题也比较偏激,是龙老师的引导使我豁然开朗,让我学会辩证、全面地看问题。”学生李正涛说。

    上课前先用10分钟与学生一起浏览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门户网站,再重点关注并解读热点新闻——这是龙兵课堂的一大特色,也让在一些人眼中较为乏味的思政课“活”了起来。

    “龙老师知道我们关注什么,讲的问题都是网上最热也是我们最困惑的问题,感觉不坐前排都对不住龙老师。”在同学眼中有点“愤青”、上课喜欢坐在后排的学生王远,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几张龙兵上课的照片,并写下感言:“大学最享受的一门课是《形势与政策》,没有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形势、国家大事,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龙兵还自费为学生订阅了《人民日报》《求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报刊。

    课上聊热点新闻,课后龙兵又把思政课堂“搬”到学生青睐的博客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记带领大学生参加暑期调研实践活动》《非洲国家照搬西方多党制的深刻教训》《探寻湖南大学西迁辰溪旧址》……自2011年6月开通博客以来,龙兵先后写下108篇博文,分为教学篇、解惑篇、家访篇等7个种类,访问量近4万余次,在学生和网友中引起共鸣。

    “思政课政治性、思想性强,首先需要让学生产生对课程的亲近感。通过网络互动,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再结合教材,从中提炼其关心的时政热点和思想上存在的困惑,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对现实社会的正确认知和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同。”龙兵说。

    一个学生在博客首页留言:“您的课堂总能生动地传递物情、人情、世情,每次上课后都有一次心灵的洗礼、情感的震撼!”在龙兵的“网络思政课”上,领悟、思辨、成长的种子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悄然萌芽。

    移进生活,让思政课“亲”起来

    不仅有课堂教学,龙兵更多的是用实际行动让思政课融入学生生活。

    2016年7月29日,龙兵在岳麓山爱晚亭旁的池塘中救下落水儿童,短时间内点赞者无数,可他身边的人对此毫不意外。“龙老师平时就是特别好的人,但他太低调了。”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谭研说,“这件事我还是自己在网上看到的”。

    龙兵把“做好事”当作了“本能”,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在记者的追问之下,他才肯说出自己这些年的爱心故事。

    在一次题为“我的学费”的思政课课后作业中,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学生沙尔合提·索勒坦哈者引起了龙兵的注意。“当时沙尔合提准备辍学一年,打工去赚学费,我便决定每个月拿500元来资助她,直至她大学毕业。”这是龙兵资助的第一位学生。

    “要是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就不会如此顺利地毕业。我会好好学习,为新疆的发展奉献青春,把您的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妈妈本想亲自给您打电话表示感谢,但她不会说普通话,让我代为转达对您的谢意。”毕业后,沙尔合提回到新疆担任教师,看到她发来的信息,龙兵心里非常温暖。

    这些年里,除了沙尔合提,龙兵还自掏腰包资助了9名贫困学生。

    龙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努力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

    在一次学院大会上,龙兵得知有些困难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少得可怜。看到学校的统计数据,他的心中隐隐作痛……

    受到曾担任湖南大学人文系主任崔矗的启发,龙兵得知老一辈政治课教师经常会到学生宿舍交流思想,与学生同吃同住,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立即将这一“家访理论”用于实践。

    来自西藏的桑姆是龙兵“家访”后的第一位资助对象。

    2012年9月,龙兵到桑姆宿舍进行“家访”,得知桑姆家在西藏拉萨的一个偏僻农村,奶奶快80岁了,卧病在床,看不起医生。父母年迈,弟弟辍学,生活极其困难。了解情况后,龙兵毫不犹豫地在开学第一天将5000元生活费送到桑姆手上,这是他当时两个月的工资。

    “尽量回到生你养你的家乡,去贡献你的力量。”临近毕业时,因为龙兵的一句话,桑姆放弃了房地产企业的高薪工作,来到与不丹接壤的边陲小镇——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拉康镇人民政府工作,扎根基层。“龙老师经常说要当学生的贴心人,现在我也在努力当老百姓的贴心人。”

    法学院学生郎冲,是龙兵资助的又一名学生。

    “老师,我刚查到成绩,没考上。”2013年,郎冲考研失利。他说,第一个想要倾诉的对象就是龙兵,“感觉真的好绝望,我真的特别努力,没考上一切都白费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郎冲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接到电话的龙兵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安慰道:“没事没事,这次失败不等于人生失败,咱们还有其他路可走”“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取决于你怎么看,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有什么样的活法,相信你的前途会一片光明”。在龙兵的开导与陪伴下,郎冲迅速调整心态,走向工作岗位,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