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春天”绽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0-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青涩豆蔻年华到霜染两鬓的中年,我的幼教职业生涯近30年。在这30年里,我见证并亲历了新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我在时代发展中迎来专业成长的“春天”。

    1990年,19岁的我从丹阳师范学校毕业。那个年代,农村孩子要改变命运,减轻家庭负担,最好的途径就是考师范、转户口。虽然当时动机很“功利”,但如果现在给我选择,我依然会选择师范专业,选择当教师。那时丹阳整个县城仅有5所隶属于小学的幼儿园,教学设备落后、专业教师不足、城乡差异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这批丹阳第一批经过专业培养的在编在岗幼儿教师毕业了。而我有幸进入了知名的丹阳实验小学幼儿园。

    与幸运同步的是责任和压力。丹阳实验小学幼儿园注重教师基本功训练,弹琴、画画、编舞,每个月都进行考核评比,每周开展两次读书活动。尽管又累又苦,但为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由于是窗口幼儿园,教师承担示范课的机会很多,工作的第一学期我便开始对全市进行开放课堂。为了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我主动承担幼儿园大型活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很快就走上了教研组长的岗位,并有了外出学习的机会。在研训机制匮乏、交流相对封闭的年代,偶尔有走出丹阳机会的我非常珍惜,拼命汲取“营养”,专业厚度渐增。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教科研被提升到重要位置。当时的我已成为幼儿园教科研骨干,先后开展了江苏省教研室、教育学会相关课题的研究。更让人兴奋的是,2008年在丹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丹阳市幼儿园得以独立建制,幼儿园可以“当家做主”了。独立出来的幼儿园有更多的经费培养师资、有更多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以课题为抓手,我逐步形成了“三畅”特色文化,并被选拔为副园长,成为镇江市骨干教师。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解决“入园难”问题提供了依据,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幼儿园建设,一所所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新园拔地而起。如今的丹阳,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幼儿园在农村,全市从20世纪90年代的5所幼儿园增长到如今的59所省优质幼儿园。

    受益于学前教育的好政策,我参加了高规格的“国培”,对课程游戏化的核心理念有了深刻理解,对幼儿教师基本功的认识从单一转向全面。丹阳市教育局为了快速提升农村幼教质量,把我派到农村。我分析农村人文地域特点,打破地域限制,以自然美、民俗味、家乡亲为主题,构建了“新田园教育”。依托“新田园教育”,孩子充满童心童趣、教师得以迅速成长,幼儿园内涵创新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奖。我个人成长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培养对象。

    今年8月,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回到城区一所新幼儿园任园长,这是一段新的征程,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坚信伴随着祖国日益强大,学前教育蓬勃发展,我的教育人生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丹阳市新区普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