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在讲台上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0-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85年,我8岁。母亲领我走进学校,教室是地主的房子改造的,在阴暗的光线中,在土坯堆成的讲台上,我感受到教师的语言是和蔼的、目光是慈爱的。拿惯了放羊鞭的小手执起了铅笔,我开始歪歪扭扭地写下一个个笔道。

    看到这些“丑陋”的笔道,身为农民的父母竟然开心地笑了。父亲拍了拍我的脑袋说:“好好学吧,长大后能当个教书先生多好哇。”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我从保定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河北省涿州市林屯中学。记得那时讲台年久失修,多处已露出里面的砖块。站在这样的讲台上,我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次,我正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着,门外一位年长老师经过,竟然停下来听了几分钟。下课回到办公室后,这位教师对我大加赞扬:“任何一门课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这个年轻人做到了。”

    2005年,我调入涿州市实验中学。在这里,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这里名师云集,原来在乡镇学校的一些方法行不通了,初来新学校,我屡遭挫折。

    巨大的困难让我蜕去了原有的浮躁,我的心渐渐沉静下来,开始了人生中一段宝贵的沉潜期。

    我比刚入职时更加认真地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我把自己读文本的体会讲给学生听,而不只是充当教学参考书的“传声筒”;我把自己写作成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告诉他们写作是深刻的生命体验,它发源于心灵感悟,丰厚于阅读积累,精致于打磨推敲,完善于人格健全。我还和同事创办了文学社团,出版了社团刊物。在班级管理上,我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着力打造品牌班集体。

    “当一名最普通的教师,好好教课,好好生活,直到退休。”许多时候,我这样对妻子说。但是当我真正沉潜数年后,幸运之神向我招手。

    2012年11月,在石家庄十八中宽敞明亮的报告厅里,河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正在进行。面对着担任评委工作的10名全省各地市教研员以及600余名全省观摩教师,我随机抽到了《三峡》一课。

    “同学们,今天能够与大家共同学习《水经注》中的《三峡》一文,我特别激动。我来自涿州市实验中学,与郦道元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以‘郦道元’命名的道元村就坐落在我校东侧。郦道元的故事在我的家乡家喻户晓……”

    我的开场白充分利用家乡历史文化名人的优势,较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评委和听课老师,课堂一步一步流利地展开。这节课不仅让我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更让我结识了河北省语文界的各位前辈及优秀同行。他们让我的专业视野更为宽广,让我行走的足迹伸向远方。

    2011年获得河北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素质比赛二等奖,2015年获得“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奖……我的背囊里有了越来越多的荣誉。

    “文以载道,渡人渡己”。近两年来,这8个字在我的心里愈发清晰。教育是渡人渡己的事业。我们在教育好学生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在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涿州市实验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